罷韓案後 學者發現網路出現大批中國帳號激化台灣族群對立
經濟民主連合智庫召集人賴中強(右起)、台灣基進立委陳柏惟、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助理教授沈伯洋。(記者謝君臨攝)
〔記者謝君臨/台北報導〕高雄市長韓國瑜被罷免後,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助理教授沈伯洋觀察發現,有越來越多中國帳號,在網路上不斷分化台灣族群;中國利用監控、人力整合、個資搜集,達到裂解台灣社會的目的,為了防堵此事,須檢視中資來台投資規範,否則在疫情過後,台灣可能將從世界最安全的地方,變成最危險的地方。
經濟民主連合智庫與台灣基進立委陳柏惟今共同召開記者會,指現行的中資來台投資規範緣於前總統馬英九時期制定,遺留許多法規漏洞,但至今仍未修正,呼籲蔡政府應加速檢討中資規範,完善民主防衛機制;沈伯洋也出席發表看法。
沈伯洋表示,從疫情爆發至罷韓結束,他觀察到一個重要的現象,就是中國攻擊台灣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希望分化台灣社會;如同中國就美國諸多抗議事件製造敵對,現在對台灣也是一樣;照理說,台灣在每次選舉過後,其實很容易歸於平淡,但從2018年至今,每一次選舉後都造成更多族群的激化。
沈伯洋觀察,有越來越多中國來的帳號,不管是在臉書或Dcard上,去分化台灣族群,且只針對特定族群產生仇恨性言論,希望有更多的抗議事件在台灣發生,而此一現象到底從何而來?他認為有三個面向:監控、人力整合、個資蒐集;這三個面向都可以導引至分化族群的目的。
沈伯洋說,中國在世界各國都不斷在進行監視活動,台灣有很多單位使用中國的海康威視,若此一技術越來越多,它越能知道在台灣能製造裂解的點在哪。人力整合部分,大家可能會想到特定親中政黨,但其實更多,我們在半年內就觀察到67條不同的線,包括地方村里長、廟宇等,裂解的主因則為中資。
沈伯洋分析,人力整合除地方性人物、政黨,甚至還有直播主與網紅,中國對這些人的滲透不遺餘力,其實台灣有許多網紅已被網羅在特定幾個私密社團下,目的就是希望透過他們,製造台灣社會更多的裂解點,這也是為什麼只會在特定同溫層看到仇恨性的言論,個資搜集越完整,越能對群族進行分類。
沈伯洋指出,更可怕的是,若台灣本來可以蒐集到我們資訊的業者,直接被中資滲透,譬如以大同公司為例,透過政府標案,大同掌握了多少我們的個資,只要能把大同吃下,一天之內就能把我們的個資全部帶走,並將去識別化的資訊與個資連結,再分門別類,製造不同族群之間的對立,這就是中共想達到的事。
沈伯洋強調,為防堵上述三面向,最主要的就是要防範中資來台這件事,但我們已有太久太久沒有針對這些規範進行盤點,希望蔡政府在第二任內,能修正相關規範,若現在都不做,等於是拱手把我們的身家安全都讓給中國,在疫情過後,台灣反而可能從最安全的地方,變成最危險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