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個月11起殺人案! 法務部「審慎評估」執行死刑

法務部長邱太三29日表達槍決不能完全解決問題後,桃園又發生范男殺害阿姨的弒親案。(記者鄭淑婷攝)
〔記者吳政峰/台北報導〕台灣近一個月死亡慘案殺不停,不但接連傳出分屍案,還有弒親逆倫血案,暨29日法務部長邱太三接受媒體訪問表達「死刑不能完全解決問題」後,又傳出兩起殺人案,統計近1個月內全國各縣市已發生11起殺人案,法務部30日表示,實證研究顯示執行死刑與遏制殺人並無太大關聯,不過我國目前尚未廢除死刑,為顧及聯合國兩公約及避免冤、錯案,任何死刑案件的執行都會「審慎評估」。
法務部6年前成立「逐步廢除死刑研究推動小組」,以「廢除死刑」為前提,邀集顧立雄等法界人員擔任民間委員,惟抵不住外界強大壓力,仍有零星執行死刑的案例,最近一案為鄭捷,他2014年5月21日在台北捷運車廂內隨機殺害4人,2016年4月22日判死確定,時任法務部長的羅瑩雪趕在下台前批准死刑,同年5月10日3槍執行完畢。
聯合國1966年通過的兩人權公約「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ICCPR)」及「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CESCR)」已在台「內國法化」,具有拘束性,但法務部強調,兩公約並未明文寫下廢死等字眼,因此我國現仍有死刑,只是在兩公約精神下,如何避免如江國慶之類的冤、錯案,及考量與國際接軌,都是法務部必須審慎評估的因素。
「『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二項任擇議定書」雖要求締約國應廢除死刑,不得任意剝奪性命,但法務部解釋,我國並非聯合國會員,未參與締約,該議定書對我國沒有強制力。
至於未來政策究竟要廢死或是暫緩執行死刑,法務部指出,實證研究並未顯示殺人案件量與槍決數之間有關,因此目前對死刑仍為「審慎評估」4個字,換言之,執法是否改採「亂世用重典」立場,法部尚未表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