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三接破壞藻礁?

◎ 謝志誠

公投投票日逼近,正反雙方拚足勁爭取認同。攸關國家能源轉型減煤成效能否延續的三接,卻在一波波負面聲浪的傳播下,跟「犧牲(破壞)藻礁」畫上等號。

三接影響藻礁最小化

其實,只要仔細檢視三接外推方案,就不難發現,三接陸域部分只使用十八年前就已經填築好的十三公頃填土區(早已沒有藻礁),工業專用港離岸1,197公尺,把潮間帶上大家口中珍貴的G1、G2、G3藻礁區完整保留下來

其實,只要仔細檢視三接外推方案,就不難發現,三接陸域部分只使用十八年前就已經填築好的十三公頃填土區(早已沒有藻礁),工業專用港離岸1,197公尺,把潮間帶上大家口中珍貴的G1、G2、G3藻礁區完整保留下來。(資料照)

在公投主文指定的三接必須遷離禁區(即北起觀音溪出海口,南至新屋溪出海口之海岸,及由上述海岸最低潮線往外平行延伸五公里之海域)內,外推方案配置的防波堤及棧橋等構造物影響海床面積不到千分之五。

因此,說藻礁影響最小化,應不為過。然因公投提案方堅稱大潭海域離岸五公里範圍內的海底都是藻礁,在一寸不讓之下,三接應該遷離「禁區」成為公投提案方的惟一選項,並建議最好連計畫蓋在基隆外木山第四接也一起遷到台北港。

三接北遷台北港的可行性?

三接北遷至台北港的可行性如何?除新北市政府已經兩度函覆經濟部表達民意反對中油於台北港建站外,負責經營台北港的台灣港務公司也表明︰(一)台北港既有港區土地已飽和,根本沒有足夠的「閒置空間」再容納三接;(二)天然氣接收站若蓋在台北港的船隻出入口邊,離航道太近,不符合安全距離的要求,必需要經過商港航安評估。

護礁的雙標

三接北遷到台北港,要從台北港架設輸氣海管進入大潭電廠,必需在海床開挖約1~2公尺寬、長達數十公里的槽溝埋海管,必須穿越公投提案方宣稱不得破壞的禁區,甚至必須開挖藻礁區才能進到大潭電廠。

因為護礁,在一寸不讓的堅持下,要求三接應該遷離禁區。但,為了順遂三接北遷到台北港的替代方案,怎可以認同開挖禁區內海床埋設輸氣海管?這會不會是一種雙標?

三接施工帶來漂沙,造成淤積破壞藻礁生態?

藻礁公投推動聯盟屢屢質疑正在施工的三接工程帶來漂沙,造成淤積破壞藻礁生態。經檢視外推方案環差報告,開發單位已經列舉多張同一個地點、不同時間點的照片,說明施工前藻礁區本來就有漂沙覆蓋的情形,施工中也可見到露出的礁體,證明漂沙來、漂沙走,漂沙來來去去,本來就是自然現象,三接施工的影響並不顯著。

三接外推加重突堤效應,破壞藻礁生態?

由於工程尚未完成,在科學上,常用的預測工具有「流場數值模擬」與「水工模型研究」。開發單位在準備外推方案的環差報告時,特別委託國立成功大學水工試驗所進行上述研究,結果顯示︰在建港之後,沿岸流速從0.39m/s 增加至0.44m/s,整體流速也都大於海沙的沉降速度 0.3m/s,也就是三接外推方案將能減少漂沙對礁體的覆蓋情形。

由於三接工業港採開放式離岸港設計,不是封閉型的港口,不會造成突堤效應,建港後對三接北邊的白玉海岸、南邊的觀新藻礁保護區,仍是維持現在的情況,沒有突堤效應,自然就沒有公投提案方所擔心的阻斷或改變水流情形,更沒有其所稱離岸三公里會有一個封閉流場。

事實上,工業港採用離岸式設計,連接工業區及工業港的棧橋也是用大跨距的設計,就像澎湖跨海大橋一樣,海流一樣可以自由流動,而且流速只有在每個月大潮期間的幾個小時有些微增加,整體影響很小,對於靠著南北沿岸流移動的海洋生物沒有阻斷效果,未來建港完成後的堤防構造物,反而可以提供一種具硬底質棲地的環境給其他海洋生物使用。

就讓科學證據說話,說三接破壞藻礁,真是太沉重!

(作者為台灣大學生物產業機電工程學系退休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