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拜登面臨中共兩岸政策考驗

◎ 張延廷、邱萬鈞

自從美國國務院解除美台關係上「所有自我設限的往來限制」,在近日國際媒體台灣再度成為焦點,有兩篇來自美國與英國的文章,透露國際現實風向因美國改朝換代而產生變化,值得留意。

第一篇是前國務卿蒂勒森(Rex Tillerson)接受「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雜誌訪問,表示中國問題是拜登政府面臨的最大挑戰,擔心美國可能在十年內與中國發生軍事衝突,原因是中國對台採取武力行動,因為統一是習近平晝思夜想的政績。第二篇是英國「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週刊,指出美國增進美台關係時,有些亞洲問題專家(包括民主共和兩黨)視對台一連串優惠政策是留給拜登政府的難題,讓他無論對中強硬或緩和都有許多困境要克服。

值得注意的是,在歐巴馬時代主管中國和台灣地區政策的負責人、現任職於喬治城大學的梅德羅斯(Evan Medeiros)認為,這些政策改變存在相當困難度。國際社會已越來越注意中國以軍事和外交手段對台灣的霸凌。梅德羅斯表示,如果美國在乎台灣,就不應使台灣面臨更大的軍事壓力。言論中,目前仍拿不出有效抗拒中共的方法,顯示採取綏靖政策的無奈。

川普政府常將兩國交往當作商場交易或私人關係,所以對台友好政策皆出自幕僚,目標在於制衡日益膨脹的中共政權。在總統任期的後期,美國對中政策是鷹派當道,特別是川普將新冠病毒肆虐歸咎於中國,其心腹亦將此戰略關係的改變,視為川普政府重大的成就。不但激起愛國主義,並拋甩防疫無方的選舉考量,但美中確實因軍事、國際事務、經濟等各項競爭,使雙方關係已積怨難返。過去四年因這股國際形勢,使台灣與美國的關係增進許多,民間普遍有出一口氣的氛圍,也難怪形成從去年至今台灣對美國總統選舉有著前所未有的熱潮。

拜登上台後,對中政策一時不會有太大改變,但在執行面會進行調整。其首要任務是對抗疫情、恢復經濟,同時處理國內因選舉所造成的分裂,對台政策不會有重大調整。拜登政府中,亦有深諳亞太事務且務實的官員,如協調亞洲事務的坎貝爾,其夫人亦為現任聯邦儲備理事布雷納德,曾在財政部擔任助理部長,主管業務包括APEC,對亞洲經濟非常瞭解。不難看出經貿關係將是美國亞太戰略事務的重點,外交手法亦更細緻。

美國外交政策有一貫性、延續性,拜登總統不會走回頭路,加上民意已傾向反中,拜登的對中政策在執行上不會有太多差異。其全球布局也需台灣參與,包括國防、科技、氣候變遷等議題,取消美台交往限制,可方便美台外交推動。台灣必須精確掌握自身在兩強各自心目中的戰略地位及價值排序,發揮地緣戰略優勢及價值,才是永續發展的最佳憑藉。

(兩位作者分別是清大榮譽講座教授、美國波士頓東北大學財金系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