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漢光演習與「電磁頻譜戰」

◎ 呂禮詩

從今天開始,國軍將以實兵、部分實彈的方式,執行五天四夜的「漢光卅五號」演習;今年的實兵對抗演練中,最為引人注目的莫過於彰化戰備跑道起降的「鳳展專案」F-16V戰機,與去年11月成軍的派里級巡防艦「銘傳」(PFG-1112)與「逢甲」(PFG-1115)軍艦。對於解放軍而言,性能提升後的F-16V和派里級艦,正是「情報、監視和偵察」(ISR)的重要標的;如何在實兵、實彈的對抗中避免電磁參數外洩,是此次漢光演習的另一個重要課題。

上周於花蓮外海執行等同於漢光演習預演的海空「戰備任務訓練」,從基隆級驅逐艦與成功級、康定級、濟陽級巡防艦的主砲實彈射擊,各型干擾彈的運用及方陣快砲(Phalanx Close-In Weapon System)攔截,以「硬殺」(soft kill)及「軟殺」(hard kill)演練,回應了美國國防部於月初公布的201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事與安全發展報告」(Military and Security Developments Involving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中,岸置鷹擊62攻船飛彈射程擴及東部海域對於海上艦艇的威脅。

去年漢光預演及演習期間,解放軍分別以運-8G「高新三號」電子干擾機及運-9「高新八號」電子情報偵察機,在M503航路及台灣東部海域執行情蒐,企圖瞭解國軍海空兵力如何機動疏泊、轉場之「戰力防護」能力。

今年的漢光演習,除了性能提升的機艦投入外,日前海空軍所實施的「戰備任務訓練」,則可窺見今年漢光演習重點在於驗證東部地區的海空指管能量,與海、空、資通電軍進行防空、反飛彈及電子戰之聯合作戰「濱海決勝」作為;新兵力的投入及新戰術的演練,將使解放軍極有可能派出各型電偵機艦掌握國軍電磁頻譜的活動。

「電磁頻譜」(electromagnetic spectrum)已為美軍在陸地、空中、海洋、太空和網路之外的第六個作戰領域(domain),日本亦於去年十二月所發布的《國家防衛計劃大綱》(National Defense Program Guidelines)中,籌劃如何建立與擴大自衛隊在電子戰領域的作戰能力;分析歷次解放軍的繞台巡航,偵測、截收、定位、分析電磁頻譜中電子訊號的電偵機或干擾機,也是固定的兵力;然此「最無形的、最核心」戰力,是各國軍方的共識,且為「多領域作戰」(Multi-Domain Operations)中的要角。

參謀本部資通電軍指揮部於2017年成軍,正式納入「漢光演習」進行多軍(兵)種聯合作戰實兵對抗,此應為首次;未來如何將資通電作為整合納入各軍種的準則教範,落實在每一個作戰想定與戰術行動,仍有待日後不斷的驗證與檢討。更應該思考的是,國軍在發展「創新/不對稱」的戰術戰法研討會中,何以只在有形的戰具上打轉,而忽略了看不見的領域?

(作者為海軍官校軍事學科部前教官、新江軍艦前艦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