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鏗鏘集》黨意、民意與使命感

賴清德出人意外挑戰蔡英文總統連任,競選活動表現平平,既看不出他的使命感何在,也看不出他厲害在那裡:其言詞犀利明快不及蘇貞昌,說理清楚完整不及蔡英文。

民進黨幹部奉命避免表態,拱賴派則大鳴大放,他們可分成三類,但組成高度重疊:部分以本土為名的「台獨」派、赦扁派和對蔡英文帶偏見、不滿她用老藍男的老綠派。他們自認造反有理,聲浪激昂。

傳統「台獨」挺賴,認為他比小英更「台獨」,甚至誤以為他是「台獨」盟員,其實他的哈佛公衛碩士是執業醫生在職教育,三個暑期的走讀課程,無緣加入黑名單的「台獨」陣營。他對「務實台獨」的定義,還是民進黨的台灣前途決議案。

赦扁爭議大,扁自認有錯,退出民進黨,但不認罪,官司未了,也未要求特赦。有人以福特特赦尼克森為例,卻不說福特與共和黨慘敗的下場。賴清德參選後也說扁案是「司法問題」,不敢承諾赦扁。

不滿林全者推賴清德任閣揆,但他的表現也乏善可陳,九合一選舉失敗,小英自己擔起責任,勸賴不要辭職,他卻堅持請辭「負責」,結果後任蘇貞昌表現比他出色;現在他卻要選總統以示「承擔」,這不是「怪怪」嗎?

挺賴派的賣點在他「民調」比較高,但民調並不足為政府正式機制,台灣的民調被濫用更是醜聞。台灣「民調最高」的兩人,竟是不務正業、嘴尖皮厚心中空的貨色。

有人用美國例子要強化賴的正當性,但美國兩黨候選人依公辦初選、黨員投票產生,更真確代表黨意;即使執政黨內有人挑戰現任總統,卻不會是他的前閣員。政黨政治講黨的共同理念,黨的勝選,不是個人英雄「使命感」。

(作者王景弘,資深新聞工作者)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