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潘文忠給下任教長的啟示

◎ 陳竹上

校園,是教育的主要場域,那是一個充滿人情世故與階級利害的地方。教育行政一方面要維護學術自主,一方面也要克服其封閉與封建,進行合法性監督與外部制衡。以下嘗試以潘部長任內的四件事分析:

(一)台大校長選舉:本次管教授未揭露重要資訊所引發「蔡董選獨董」的爭議,此一程序瑕疵最直接的受害人是其他四位候選人(他們在校務會議的票數甚且高過管教授),但本案後續幾乎未見其發聲,假設教育部核定管教授擔任校長,他們也不太可能提起行政訴訟,這與校園外的選舉大異其趣,畢竟在一個充滿人情世故與階級利害的圍牆內,合法性監督不太容易自發性地順利運作,主管機關的核定權,與此脈絡攸關。

(二)雙薪教授改革:筆者在年改國是會議時與潘部長同組,會中曾詢問某位立委雙薪教授是否改革,該立委表示「這件事部長很堅持」。今年七月起國立大學教師退休再任私立大學教職,若所得超過基本工資,其月退俸將停發。由於過去教育部長均由大學教授擔任,禁止雙薪必將影響到許多圈內同行甚至自身利益而難以啟齒。潘部長或許因為並非大學教授,糾葛未深,反而能成為堅持改革的外部力量。

(三)玉山計畫與教授加薪:這項起源自年改反彈、頂大校長親自拜會總統的政策,在推動說帖上其實備受質疑,例如:拿各國教授名目薪資來直接比較是否正確?台灣大學教師結構的真正問題與原因何在?加薪獨厚正教授是否合理?然而潘部長或許自身對於高教現場的掌握有限,本案多由次長及司長答辯,政策依然過關,但斥資後恐怕仍難以回應高教沉痾。

(四)拒絕公開狼師數據:林奕含事件後,每年究竟有多少位大專教師因性別事件遭到解聘,繪聲繪影,筆者與研究生申請教育部公開數據,教育部卻以「有檔案但沒統計」為由拒絕,現仍委託律師與申請人行政訴訟。潘部長如果能切實掌握「依法行政」的理念,並且對於幕僚及事務官的被動文化保持覺察與自主,理應另有作為。

全國最高教育行政政務官,必須體驗其職責與承擔在於:一方面熟悉各級教育現場實況,一方面跳脫圈內裙帶利益糾葛,並且能抗拒龐大的學閥壓力,也能革新僵化的科層體系,以此能耐,在制衡校園封建、維護學術自由間逐步奠基向前。

(作者為大學教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