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哈佛行,政大當然也行!

平議大學校園蔣介石銅像爭議

◎ 于竣兆

政治大學近日重新討論,校內兩尊蔣介石銅像的存廢問題,再度引起對於「轉型正義」的討論。「轉型正義」係指民主化後,對於過去威權體制下的人權迫害行為,社會的面對與理解,發現過往歷史的真相,辨明政治與歷史的責任歸屬。譬如南非過去曾因種族隔離政策,而對於非白人有諸多壓迫與欺凌,於是南非成立「真相和解委員會」,將迫害人權的資料公諸於世。又如韓國在民主化過程中,曾發生流血鎮壓的「光州事件」,民主化後,韓國通過特別法,並審判當時的獨裁者全斗煥,甚至將他打入囹圄之中。

國民政府遷台之後,蔣介石為掌握其政權與權勢,高壓統治台灣人民,罔顧人權,「白色恐怖」的幽魂飄盪數十年。人民連說話的權利都沒有,敢說話者,輕則打入大牢,重則喪命馬場町之上,這是台灣歷史中,最灰暗的一頁,更使蔣介石很難與「人權破壞」、「毀憲亂政」及「白色恐怖」脫鉤。

社會中或有一股擔心的聲浪,擔心遷移銅像會重啟「省籍衝突」的意識之爭。實際上這是杞人憂天之慮,二二八與白色恐怖本身和省籍無關,而是軍事獨裁下的「政府暴力」,至於會產生成為「省籍衝突」的論述,完全是一個歷史的「錯誤印象」。況且台灣的年輕一代,根本已經不分畛域,沒有省籍情結,既已無你我之分,何來所謂「省籍衝突」?

美國哈佛法學院的院徽上,有奴隸主家族的家紋,但在二○一六年時,由院務會議決定廢除,因為哈佛法學院師生認為,這種圖騰與他們所堅持的價值有所違背。哈佛大學學生組成 Royall Must Fall 的組織,推動校園開始討論「蓄奴主」與「院徽」,爾後再透過師生共同參與的小組與委員會,針對這一個議題,進行深入地討論與研究,然後做成決議。

政治大學雖然將蔣介石銅像議案委予學校所設之「銅像委員會」處理,但必須思考的是,全校師生的意見是否能有效進入委員會中?是否能有真正的討論與研究?如果只是形式上的「委員會」,其決議是否能代表政大多數師生所做的價值選擇?

台灣社會既然以自己的「自由」、「民主」與「人權」自豪,我們不允許納粹圖騰在這裡出現,如果這樣,蔣介石的銅像能夠存在於大學之中嗎?這究竟是一個充滿「歷史文化」的代表,還是「反人權」的圖騰?看看哈佛法學院所做的價值選擇,反思我們對於蔣介石銅像的態度,不僅考驗著政治大學,更考驗著台灣社會對於「轉型正義」的態度。

(作者就讀政治大學法律學系)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