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從台北故宮看台灣文化的困境

陳慶坤

2011年6月台北故宮展出「山水合璧-黃公望富春山居圖特展」,將分藏兩岸的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合璧聯展。中國總理溫家寶談起《富春山居圖》表示,希望兩幅半畫能合成一整幅,稱「畫是如此,人何以堪」來暗喻兩岸的「分久必合」,統戰意味濃厚,大吃台灣的豆腐!當時是馬英九執政,故宮院長是統派博物館學者周功鑫,也就不言自明了!

元朝畫家黃公望的作品〈富春山居圖〉。(故宮提供/資料照)

在2017年全國文化會議分區論壇到文化基本法草案的研議過程中,各界對台灣核心價值的共同的默契,幾乎都抱持「存而不論」的立場。即使在政黨輪替的過程中,也無以顯現它自我主體性的思考,畢竟民進黨還寄居在中華民國黨國體制之下,台灣意識只能在弔詭的文化論述之中苟延殘喘。畢竟在兩岸關係緊張,藍綠統獨政治意識形態對立的情境下,公共政策觸及臺灣文化的主體性彷彿成了一種禁忌。

2019年文化部長鄭麗君遭到資深藝人鄭惠中呼巴掌,但對鄭麗君「推動拆除中正紀念堂」仍堅決反對,鄭惠中呼巴掌是含藏在黨國幽靈底下的反撲,文化部的投鼠忌器更顯示台灣主體性建構的曖昧不明,只能阿Q「去威權化,非去蔣化」大玩文字遊戲?

台灣沒有文化這是史實無庸置疑。因為台灣有文字記載的史實不超過五百年,在這短短的幾百年裡,它的斷代非常明顯,而且彼此之間沒有傳承的關係,故無以累進台灣自我的文化意象。這種現象充分反應台灣被殖民的過程中,不同的殖民者以他們文化藝術加諸台灣,導致在藝術表現上形成一種多元文化的創作現象;以多元文化文看似其圓融、面面俱到的說法,但卻迴避了台灣主體意識建構的理想與信念。

一般而言,哲學、文化意識是先於政治意識形態而存在;中國國民黨殖民台灣徹底將台灣「中國文化化」,使台灣成為中國文化的邊陲文化。是以,台灣問題是「文化」的問題,必須從內部去檢視、探討、反省,更並須站在台灣的主體性(subjectivity)立場去言說。

台北故宮的改名只是彰顯台灣人追求主體意識的自我肯認,希望凝聚出自我的文化的遐想與願景。否則,作為中國精神文化表徵的故宮文物,為何可以成為台灣足以向世界炫耀的文化?要讓國際認識臺灣,只能拿故宮文物讓國際認識臺灣,是何等荒謬之情事?這更是顯示台灣沒有文化的蒼白,隱藏著後殖民(postcolonialism)的無奈與喟嘆!

台灣人惟有認清自己當前的處境,積極建構完整的主體性文化論述,破除中國文化的魔咒,才有創造台灣文化的根源性論述與發展。

(大學助理教授)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