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瞭望之窗》「脫貧、救失業、維穩」才是習近平最大的挑戰

未來影響兩岸關係的最大變數,根本不在於台灣應該再做出何種讓步,「脫貧、救失業、維穩」才是習近平最大的挑戰。明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的重要時刻,後年是習近平原本任期的期限,偏偏在今年他面臨的是嚴重的紅色成績單。種種內外部壓力,都讓習近平的領導,成為未來兩岸關係最大不穩定的引爆點。

托克維爾

有人算過,台灣總統蔡英文的 520 就職演說,有關兩岸關係論述部分僅有307個字,而且和4年前就職演講稿相互比對,內容也無太大新意,多為相同立場的重申。但過去二十多年來,外界對於兩岸關係的最大迷思,正是過度重視雙方領導人說了什麼,特別是台灣總統傳達什麼善意訊息。北京深諳此道,屢屢企圖用台灣總統就職演說中對於兩岸政策的承諾與立場,來「框住」兩岸關係的發展。北京尤其喜歡逼迫台灣掉入幾個字的「魔術公式」或政治架構,像是「未來一中」、「九二共識」。

因此,蔡英文就職演說中有關兩岸關係的陳述,重點不在於字數多寡,或是有否做出新的宣示。關鍵在於攸關兩岸關係發展的外部環境已出現劇烈變化,這些變數包括:

第一,去年香港「反送中運動」衍生出的「抗中」民意,讓北京決定在上個月底通過由人大常委會制訂香港「新國安法」,此舉意味習近平不惜犧牲對香港「一國兩制」的承諾,也要防止香港的民主運動衍生成對其政權的威脅。

第二,自美國民主黨的歐巴馬政府第二任開始,美中關係出現結構性的質變。2012年開始掌權的習近平,揚棄過往中國外交「韜光養晦」的低調姿態,力推建構「新型大國外交」,運用中國經濟與市場誘因,在「一帶一路」計劃掩護下,全力擴展全球影響力。歐巴馬政府加大對於制衡中國崛起的力道,佈建「亞太再平衡」戰略。

習近平不惜犧牲對香港「一國兩制」的承諾,也要防止香港的民主運動衍生成對其政權的威脅。(REUTERS)

2017年川普政府上台,共和黨進一步推進美中在貿易戰場上「脫鉤」的進程,美中角力在貿易戰、科技戰等場域正式搬上檯面。兩年前習近平主導修憲取消任期制,成為加劇美中關係最後一根稻草。而源自中國武漢的新冠病毒,造成美國近兩百萬人確診,超過11萬人死亡,衝擊川普連任之路。川普政府接連在指控北京隱匿疫情、退出「親中」的「世界衛生組織」(WHO)、圍堵華為、取消香港特殊貿易地位、加強軍機繞行台海等議題上,擺出強硬態度,將中國視為川普連任選戰的待罪羔羊。

種種國際情勢與美中對抗的發展,造就1月11日蔡英文成連任後的一連串內外部挑戰,也增添兩岸關係更大的不確定性因素。蔡英文在就職演說裡對兩岸關係論述的文字雖然大同小異,但四年來台灣面對的內外部環境與美中台三角關係,卻出現重大的變化,賦予蔡英文就職演說的兩岸論述新意涵。

另一項外界更須重視的變數,來自中國內部。

受到疫情延宕,中國人大兩會於5月21才舉行。期間還「突襲式」地通過有關制訂香港「新國安法」的提案。但兩會期間,最重大的議題就是「六保」(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和「保六」(保住經濟成長率6%)。

首先,今年兩會最大的焦點,就是自1994年以來,中國高層首次未提及經濟成長率目標,這很大因素自然是受到武漢疫情的衝擊。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僅談及物價水平、財政赤字、就業狀況以及非都會區失業率等幾項指標。李克強強調,北京當務之急是因應高漲的失業以及透過財政政策來確保民眾生活無虞。其中尤以失業為重中之重,李克強至少說了40次。

李克強強調,北京當務之急是因應高漲的失業以及透過財政政策來確保民眾生活無虞。其中尤以失業為重中之重,李克強至少說了40次。(REUTERS)

但李克強在兩會閉幕記者會上的一段談話,卻引發中國高層內鬥,外界甚至指向習、李角力。李克強公開稱「中國有6億人的月收入僅1千元人民幣」。接著5月28日,李克強在人大閉幕式的記者會上,強調不論中國是否是共產主義,中國已經成為了「零工經濟」的天堂。他甚至高度推崇「地攤經濟」,認為是「中國的生機」。只不過還不到一週的時間,中共中宣部網信辦就下達禁令,嚴禁媒體在報導使用「地攤經濟」,因為認為這一詞彙有損政府面子。而北京等幾個大城市也嚴禁地攤活動。

李克強究竟是刻意還是無心地踩到習近平的痛處,給予外界許多想像空間。因為早在2012年習近平上任後,中國十八大就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出新要求—「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 2010年翻一番」。因此,2020年原本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後一年。但受到美中貿易戰和武漢疫情的雙重打擊,中國今年GDP增速至少要達到5.6%,才能實現上述目標。但今年第一季度受疫情影響,GDP已下滑6.8%,要實現翻番目標已不可能。最悲觀的估計甚至可能出現負成長。

今年4月初,習近平在浙江視察期間指出,還大聲疾呼「精準落實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各項舉措,奮力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4月中旬的政治局會議通稿中,也刪除了原有「努力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闡述,轉而強調「六保」,這說明中共已經意識到刻意追求GDP增長以期實現原有目標非常困難。

李克強高度推崇「地攤經濟」,認為是「中國的生機」。只不過還不到一週的時間,中共中宣部網信辦就下達禁令,嚴禁媒體在報導使用「地攤經濟」。(EPA)

但現階段習近平內外交迫,面對美國川普的強勢挑戰,以及國際間普遍對於中國傳播疫情的指責,又有香港問題和台灣蔡英文與民進黨連任成功等有損其領導威望的變數,即使經濟上的衝擊可能讓「脫貧」的目標「破功」人盡皆知,習近平也無法忍受這是由李克強的口中說出。這也讓「習李體制」出現裂痕的事實,對中國內部穩定帶來更大的不可預測性。

中共黨媒立即展開一連串「消毒」工作,黨媒《求是》雜誌上署名的文章更予以駁斥,並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進展」。也有人質疑李克強說法的周延性,強調李的說法過於誇大,因為它代表中國14億人口之中,就有43%人屬於低收入人口階級。但中國人民大學所做有關人民收入分佈的研究卻證實李克強的論點,甚至點出中國低端人口數字預期還要來得多。而6億貧窮人口中,有三分之二屬於農村人口,也有七成人口位處中國中西部。

雖然李克強口中的6億貧窮人口也包含未就業的學生和退休人口,但這項事實凸顯出中國社會最大的潛在危機是貧富差距的擴大以及城鄉和東西部發展的嚴重失衡與不均。而這些人口還凸顯更嚴峻的警訊,例如家庭人口規模龐大,老人和小孩的人口負擔重,小學和文盲教育程度的比例相當高,大部分是自僱就業、家庭就業或失業,或是退出勞動力市場等。這個事實反映出中國社會距離習近平念茲在茲的「中國夢」還很遠。

由此觀之,未來影響兩岸關係的最大變數,根本不在於台灣應該再做出何種讓步,「脫貧、救失業、維穩」才是習近平最大的挑戰。明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的重要時刻,後年是習近平原本任期的期限,偏偏在今年他面臨的是嚴重的紅色成績單。種種內外部壓力,都讓習近平的領導,成為未來兩岸關係最大不穩定的引爆點。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