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神楽坂週記》三個女高中生引發的擠兌恐慌

在沒有網路的時代,真的就沒有謠言嗎?或者,即使有謠言存在,也沒有今日社群媒體上傳播的各種假消息嚴重嗎?事情當然不是這樣。

神楽坂雯麗

現在講到「謠言」,很多人都會下意識地在前面加上「網路」兩個字;而許多人可能也有類似的困擾:十年、二十年前警告自己「網路上傳的都是假消息」的父母長輩,如今每天不厭其煩地透過FB或Line傳來一則則內容農場上的假新聞,雖然這些大多出於善意,卻也令人覺得難以招架,連一一去找出事實加以駁斥或消解都覺得厭煩。

而這些四處流竄的假新聞,甚至能夠影響美國總統大選等真實世界的重要事件,也讓臉書之類的社群網站得想辦法去改善—只是目前為止並沒有什麼太明顯的效果。

但是,在沒有網路的時代,真的就沒有謠言嗎?或者,即使有謠言存在,也沒有今日社群媒體上傳播的各種假消息嚴重嗎?事情當然不是這樣。

1973年12月,在日本愛知縣豐川市的小坂井町,便憑空上演了一場銀行擠兌危機,在事件平息、恐慌散去之後,警方對這次風波的來龍去脈進行調查,最後發現這場擠兌恐慌的源頭,居然是三個高中都還沒畢業的女學生。

1973年12月,在日本愛知縣豐川市的小坂井町,便憑空上演了一場銀行擠兌危機。(圖:網路)

12月8日(星期六)

在早上通學途中的火車上,有三個女高中生A、B與C在閒聊。B與C對已經決定畢業後在市內豐川信用金庫就業的A開玩笑說「信用金庫很危險喔」。

女高中生所說的危險,並不是指信用金庫的經營狀況,而是「信用金庫可能會遭強盜,所以(物理上)很危險」的意思(另有一說是「地方性的信用金庫經營比起大型正規銀行不穩定」之意);即使如此,這也只是玩笑話。但A對此卻認真看待,當晚詢問親戚D:「信用金庫是不是很危險?」D聽了這話,認定A所說的信用金庫就是地方上的豐川信用金庫,也就打電話問家住在信用金庫總行附近的親戚E「豐川信用金庫是不是很危險?」

12月9日(星期日)

E對經營美容院的朋友F提起「豐川信用金庫好像很危險。」

12月10日(星期一)

F對親戚G說起這件事,被此時剛好在場,經營洗衣店的H聽到,H則將此事告訴了妻子I。

12月11日(星期二)

在市區裡的主婦之間,與豐川信用金庫有關的傳聞成了熱門話題,在街上走動的人頻繁地聽見「豐川信用金庫很危險」這句話。大約在這一天,傳聞也從疑問句變成了肯定句的形式。

12月12日(星期三)

地方上更多人廣泛地討論豐川信用金庫「危機」。

12月13日(星期四)

在H的洗衣店裡借用電話的瓦斯業者J,在通話中要求妻子「從豐川信用金庫領出120萬圓」。完全不知道謠言的J,只是為了工作上支付所需而提款,但聽見這通電話的I相信,這是因為豐川信用金庫即將倒閉,因此也慌忙地從同一家信用金庫領出180萬存款,然後H與I也向朋友宣揚了這件事。

某個香腸族在聽聞此事之後,透過無線電把這件事情傳播出去,當天就有59名存戶急忙趕往信用金庫,一口氣領出了約5000萬日圓。市內的一位計程車司機作證說,當天中午前後載到的客人,談論著「信用金庫好像很危險」,而下午兩點半的乘客說的已經是「確實很危險」、四點半左右的乘客則說「要倒了」,到了晚上載到的乘客,則肯定地斷言「明天那家金庫的鐵門就會關上了」。顯然隨著時間經過,謠言也越來越誇張。

12月14日(星期五)

發現情況有異的豐川信用金庫為了收拾局面發表聲明,但卻起了反效果,存戶的恐慌越來越嚴重。此時更出現了「原因是職員挪用存款」、「理事長自殺」等謠言的衍生版本。即使信用金庫委託各大報及新聞社報導此事純屬謠言,效果也仍然不彰。

豐川信用金庫的上級監督單位日本銀行召開記者會,聲明「豐川信用金庫的經營狀況沒有問題」,並緊急運送現金到豐川市,把一疊疊的鈔票在豐川信用金庫總行堆成從窗口就可以看見的,高一公尺、寬五公尺的鈔票山,好讓存戶安心。

12月15日(星期六)

前一天被謠傳自殺的豐川信用金庫理事長親自出面在櫃台處理事務,總算讓恐慌有所消解,這場憑空而來的擠兌危機告一段落。短短幾天內,只因為這個謠言,豐川信用金庫就被提領達20億日圓以上的存款。

12月16日(星期日)

警方查明並公開謠言的傳播路徑。

閒談玩笑會演變成真實的擠兌危機,當然不是因為源頭是三個女高中生,而是1973年的日本社會經歷了「衛生紙騷動」與石油危機造成的不景氣,而產生了讓與金融有關的流言容易被相信的環境;而在口耳相傳的過程中,謠言也不斷演化,在相對狹小的地方城市裡,短時間之內由不同來源接收到的相同資訊儼然互相印證而有了真實感,也讓聽者更容易形成確信。

這個謠言會在小城中爆發性地擴散,還來自於隔鄰的豐橋市在1966年—7年前—確實發生過金融機構倒閉事件。豐川信用金庫謠言傳播路徑中的關鍵人,經營洗衣店的H就是七年前這場倒閉案的受害者之一,因此他出於善意而散佈了這個謠言。

更不幸的巧合是,在身為銀行倒閉受害者的H面前,J在電話中指示妻子領出一筆鉅款,這一個無心的動作使謠言獲得了真實性,引爆了後續的群眾恐慌。而那位熱心的香腸族跟他的寶貝無線電,也對「推廣」這個謠言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即使日本在此事發生前的1971年已經施行了存款保險法,但由於一般人對此認知不高,在擠兌當下,雖然有少數理解存款保險制度的存戶前來存錢,卻被大多數因恐慌而急於提領存款的存戶給影響,還是一起陷入了恐慌,從三個女學生在火車上閒談那一刻開始,短短七天之內,無辜的豐川信用金庫就被擠兌了20餘億日圓,真可說是天上掉下來的無妄之災。

下次如果又有人對你說「網路上的都是假的」,你不妨回想一下,在那個沒有智慧型手機、沒有臉書、沒有Line的1973年,即使是親戚的朋友的丈夫的妻子當面告訴你的事,也未必都是真的喔。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