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碎念的美學》「師」與「奴」的界線

「文創」是台灣這幾年來的顯學,政府民間喊得震天價響,姑且不論,這幾年下來,文創已淪為包裝行銷的商業名詞。多數人對於創意與知識的「價格」,顯然並沒有因為這些喊破喉嚨的口號得到相對應的報酬。台灣長期以來的代工思維下,創意人的專業並不受到尊重,台灣產業要轉型提升,顯然我們還有一段路要走。

山丘人

設計師這個行業,在外行人來看真是光鮮亮麗,就跟當年我在看時尚雜誌時,總是想像這些編輯們一定是走在時尚的尖端,鎮日穿梭在高級時裝秀與派對中和名人巨星廝混。直到認識我的另一半,才發現,原來,這些身負引領潮流、蒐集最新一季流行方向的文化工作者,創意如此高竿,薪水卻是低得難以想像!這還不包括經常性的熬夜趕稿、催討稿件,光鮮亮麗的背後是無數新鮮的肝撐起。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我們設計師跟他們一樣,「慘」一個字。

電影《穿著PRADA的惡魔》顛覆了一般人對於時尚雜誌的編輯,鎮日穿梭在高級時裝秀與派對中和名人巨星廝混的刻板印象。但在台灣,這些身負引領潮流、蒐集最新一季流行方向的文化工作者,創意如此高竿,薪水卻是低得難以想像!

在台灣真的大「師」級人物,大概只剩醫師是還有些地位與權威,在台灣,這是傳統。其他被稱為「師」級的職業,大多是被客戶呼來喚去,改來改去,抱怨來抱怨去的一群人。客戶只有在一開始來找你「幫忙」時,才有一點好口氣。一旦開始付錢,大多的「師」就變成了「奴」了。其實,在一個不懂「尊重專業」的國度裡,就算是醫師也快要沒有這種待遇了。

本來設計師就是以創意維生,以專業來服務客戶。然而,台灣人一向是「尊重專業」掛嘴上,等到開始付錢後,客戶就變成了設計師,客戶往往不自覺地認為「付錢的是大爺」、「付錢的最專業」。開始會嫌這嫌那的比較多,設計師說什麼,頭先都會說好,可能字也簽了。等到施工開始了,或是完工後,開始說這有點不對,這可以改嗎?害得設計師開始覺得,那之前客戶點頭說好,甚至是簽約時,所認知到的又是什麼呢?

客戶付了錢,不懂的地方問到懂,這是天經地義的事,因為術業有專攻。客戶也要瞭解到,你花錢請來的是擁有專業的設計師,不是奴隸,不是下人,更不是你養的狗!(雖然大多數的設計師工作與人格在被客戶賤踏下,未必比得過客戶家的狗好命)。懂得尊重,錢才不會白付。 

設計師不厭其煩地對客戶所提出的疑問耐心的解釋,這是職業道德。客戶因為不懂設計的專業,所以決定付錢,對客戶來說,附加價值就是「學習」,設計師更應該把設計的專業、巧思與理念清楚溝通,順便讓客戶瞭解,所有設計相關的行業不是你想的那麼簡單。

「文創」一詞早喊爛了,淪為包裝行銷的商業名詞,不存在任何對於文化工作者的尊重。例如,松山創園區(見圖)開發案中,規定至少要提供3成5的土地做文創,但誠品百貨、美食街竟都歸為文創產業。(記者郭安家攝)

多年來,台灣在設計產業上一直不斷地高喊升級,但也僅止於「喊」。「文創」一詞早喊爛了,淪為包裝行銷的商業名詞,不存在任何對於文化工作者的尊重。這是因為絕大多數的人,對於「智慧」還沒有智慧程度的認知,只有「昂貴」與「便宜」的認識程度。所以智產的相關法規雖多如牛毛,其精神也僅限於保護正版、杜絕盜版,對於所謂的文化產業從事者的保障付之闕如。

動腦的過程因為無法量化,反而讓一般人認為沒有價值。在高喊發展文創產業的年代,也許第一步應該是學習如何給予創作者應有的尊重。(圖為竹山高中學生以青少年愛抖腳等現代病為發想,設計出抖抖打氣筒。記者張協昇攝)

創意有價而且應該高價,不信,不妨試想若沒有任何寫字的工作者,我們的知識從哪裡來?沒有翻譯作家的演繹詮釋(現在應該沒有爬格子這名詞了,死語)如何看得到精彩的國外作品?沒有包裝設計師的創意,如何買到令人愛不釋手的商品?但你絕對無法想像,這些專業人士在花費幾十年的時間與精神後,得到的酬勞有多低?這源自於台灣對於文化低價的普遍認知上。為什麼?因為動腦是無形的、無法量化的,無法量化的東西就是沒有價值,沒有價值的東西,低價甚至是免費,應該的!

在文化產業的領域裡,不應該有「幫忙」兩個字!沒有設計人應該為客戶「無償幫忙」。你手邊的書上的動人文字、充滿品味的居家設計,甚至是外國電影的中文字幕,如果這些都不值高價,不妨請你「幫忙」你自己做這些事,假如你以上全會的話!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