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版音爆!時速320萬公里星系互撞 天文學家驚呆
這張圖捕捉到了史蒂芬五重奏星系群的壯麗景象。這是韋伯太空望遠鏡首次公布的五張原始圖像之一。圖像中可以看到,其中一個星系正與其他三個星系發生碰撞,這正是造成整個星系群如此燦爛明亮的原因之一。(圖: NASA/ESA/CSA/STSci)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在距地球約2.9億光年的宇宙深處,5個星系正上演壯觀的碰撞戲碼,其中名為「NGC 7318b」的星系以驚人的每小時320萬公里速度穿越其他星系,如同超音速噴射機產生的「音爆」。透過星系碰撞的壯觀景象,天文學家進一步了解星系互動與演化的動態機制。
科學網站《IFLScience》報導,這場天文奇觀發生於「史蒂芬五重奏」(Stephan’s Quintet),一個以星系互動聞名的星系群,由五個鄰近星系組成的星系團,包括「NGC 7317」、「NGC 7318a」、「NGC 7318b」、「NGC 7319」和「NGC 7320」。該星系團首次於1877年被觀測到,並因在1946年經典耶誕電影《風雲人物》(It's a Wonderful Life)開場時以天使形象登場而廣為人知。
研究人員觀察到,其中的「NGC 7318b」以驚人的速度衝入鄰近星系,其速度超越地球大氣層中音速的2590倍,甚至是星際介質音速的5倍。這樣的衝擊釋放出強大的衝擊波,足以剝離原子的電子,形成一道明亮的氣體軌跡,橫亙在星際間。
英國赫特福德郡大學的阿爾諾多娃博士(Dr. Marina Arnaudova)形容這一現象如同音爆般強烈,並指出這一動態重新喚醒了星系群內的劇烈活動。
六十多名來自英國、法國、西班牙與荷蘭的頂尖天文團隊,使用多台尖端設備進行聯合觀測,包括西班牙拉帕爾馬島的威廉·赫歇爾望遠鏡(WHT)及其增強光譜儀(WEAVE)、荷蘭低頻射電陣列(LOFAR),以及美國航太總署( NASA) 的韋伯太空望遠鏡(JWST)。這些儀器協作使研究人員首次精確定位衝擊波的位置,並記錄其在不同星際介質中的變化——如在冷氣體中維持高速,在熱等離子體中減速並釋放出無線電波。
阿爾諾多娃博士指出,這次觀測不僅能模擬銀河系吞併矮星系的過程,還能回溯其歷史演化。碰撞中產生的衝擊波壓縮了星際氣體,刺激新恆星的形成,尤其在稱為「SQ-A」的北部區域,形成了大量炙熱的藍色恆星。這場持續數萬年的碰撞已顯示星系互動如何影響其結構與未來發展。
這項研究11月22日發表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刊》(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為理解星系互動提供了寶貴參考。
這張圖片是結合WEAVE觀測數據與綠色等高線(由低頻射電陣列提供)製作而成。相較於上方的韋伯太空望遠鏡影像,圖片進行了旋轉處理。圖片中標註了史蒂芬五重奏的主要星系成員,包括「NGC 7317」、「NGC 7318a」、「NGC 7318b」、「NGC 7319」和「NGC 7320」,並突顯了星系間的動態結構。(圖: University of Hertfordshi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