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關閉此視窗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退休師努力造林 擬建木頭博物館

    官鋒宗造林18年,在約4甲的山坡地上種植許多本土植物。(記者歐素美攝)

    官鋒宗造林18年,在約4甲的山坡地上種植許多本土植物。(記者歐素美攝)

    2015/09/15 08:00

    〔記者歐素美/台中報導〕六十八歲的官鋒宗,十八年前自國小教職退休後,就利用位於太平區頭汴坑的兩甲山坡地造林,種植各種本土植物,他笑說,種樹帶來快樂,生活也有一個目標及寄託,朋友來時,還有一塊林地可以和大家分享,未來目標是收集台灣本土樹種做成的日常用品,建一座木頭博物館。

    官鋒宗原任忠明國小教師,廿八年前買下頭汴坑的兩甲土地種植果樹,因收成不佳,十八年前在政府獎勵造林下,開始種植肖楠及檜木等珍貴樹種,但檜木冬季需要葉片吸收水分,頭汴坑海拔才五百多公尺,不適合檜木生長,讓他瞭解到「適地適種」的重要性。

    官鋒宗發現混合林對生態比較好,開始種植象牙木、狗骨仔等台灣原生木種,並在陡峭的山坡地上種植雀榕,吸引鳥類駐足,他說,不同的樹種因季節變換呈現不同的風景,「我是開始種樹之後,才愛上樹木的」。

    九二一地震時,許多老屋子坍塌,官鋒宗發現,南投某座老屋竟然整個都是使用在地苦楝樹興建,木料還相當堅固耐用,他就買回家做成家具,從此開始四處蒐集本土樹木製成的各式生活用品,他說,食物要吃當地的,建築最好也是就地取材,但好的木材是上天給的,植樹只是還給大地。

    目前官鋒宗造林面積已近四甲地,他希望將來能在林地內設立一座木頭博物館,陳列各式本土樹木做成的生活用具,搭配森林步道等,成為多樣性的生態教育園區。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地方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