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太魯閣族感恩祭 長老憂文化流失

搗米比賽男人掄起木杵用力舂米,吉安鄉長黃馨(中)看得興味盎然。(記者花孟璟攝)

搗米比賽男人掄起木杵用力舂米,吉安鄉長黃馨(中)看得興味盎然。(記者花孟璟攝)

2015/09/06 08:00

〔記者花孟璟/花蓮報導〕花蓮縣吉安鄉的四個太魯閣族部落族人,昨聯合舉辦年度最大的祭典Mgay Bari(感恩祭),一早部落除以豐盛祭品祭天謝神,族中少年男女難得換上傳統服裝,學習做陷阱、織布,傳承傳統文化!

感恩祭由祭司帶著族人,以傳統的祈福儀式揭幕,準備了小米、香蕉、南瓜、柚子、生薑、芋頭、木瓜、檳榔、花生及米酒等祭品感謝天神,還以祭典賜福後的豬肉、豬血,把血液塗在勇士的矛尖,象徵矛上帶有獵物的血,感謝祖靈降福帶來好運及勇氣,狩獵滿載而歸!

長老邱木生說,感恩祭是太魯閣族一年中最重要的祭典,祭典前男人要上山打獵,婦女在家釀酒、織布、搗米準備祭祀,男人帶著滿載的獵物回到部落後,就是Mgay Bari感恩祭,會連續舉辦三天。

他說,早期的太魯閣族是狩獵民族,男人打獵、女人種農作物、織布,獵人的便當就是竹筒飯,打到獵物放在背簍背負下山,房屋也都自己興建,製作山豬、山羌陷阱更是必備的技能。

特別安排年輕人 體驗祖先生活

邱木生說,傳統文化有流失的危機,所以感恩祭中特別透過活動讓年輕人「體驗」祖先的生活,包括做竹筒飯、剝玉米、搗米、做陷阱、鋸木頭、織布等,希望讓三歲小朋友到八十歲的耆老,都可以熱烈參與,達到傳承的目的。

只是體驗活動仍偏「趣味競賽」,參加竹筒飯比賽的五十三歲媽媽胡阿麗說,要比賽誰做的速度快,結果好幾次米撒出來了,雖然完成的不多,但「用心做」的竹筒飯就很好吃;現場也有織布老師朱秀玲示範傳統織布。

吉安鄉福興、慶豐、南華及干城四個村都有太魯閣族聚落,人口約二千八百人,其中干城村「博愛新村」,是七十九年歐菲莉颱風在秀林鄉銅門村造成土石流,帶走多條人命之後,部分原居銅門的族人搬到干城居住。

織布老師朱秀玲(左)示範傳統織布。(記者花孟璟攝)

織布老師朱秀玲(左)示範傳統織布。(記者花孟璟攝)

吉安鄉太魯閣族舉辦感恩祭,祭司、耆老們準備豐盛祭品,感謝祖靈賜予過去一年的豐收。(記者花孟璟攝)

吉安鄉太魯閣族舉辦感恩祭,祭司、耆老們準備豐盛祭品,感謝祖靈賜予過去一年的豐收。(記者花孟璟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地方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