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荷蘭古渠道 虎頭埤新景點

虎頭埤發現灌溉的古渠道,距今超過370年。(記者吳俊鋒攝)

虎頭埤發現灌溉的古渠道,距今超過370年。(記者吳俊鋒攝)

2012/01/22 06:00

〔記者吳俊鋒/新化報導〕歷史記載於清朝道光年間興建的虎頭埤,在莫拉克風災後,北側邊坡塌陷,風景區管理所意外發現了一條古代的灌溉渠道,蒐集文字資料與耆老傳說,研判是荷蘭據台時打造,距今超過三百七十年,讓台灣首座水庫的歷史可再遠推兩個世紀,環境整理下,已成為新興的特色景點。

虎頭埤風景區管理所主任李文章表示,這處荷蘭古渠道直徑約兩米,推測原長度有七十公尺,出口處位於北側邊坡下,採磚造結構補強,乍看之下會以為是座防空壕。

現有的虎頭埤出水口位在南端,物換星移,等於供灌方向大改變,令人難以想像;因這座荷據時期建造的溝渠埋在地底下很久,現址荒煙蔓草,日治時期與二次世界大戰後,風景區陸續開發,古道被挖除不少,目前僅剩四十五公尺。

李文章指出,虎頭埤是台灣首座水庫,有正式歷史記載於清道光年間,由新化當地仕紳歐安陽投資興闢,後來官方也進行修築,但耆老說法是更早的時候,荷蘭人就教導平埔族以土堤蓄水,還開鑿灌溉渠道,卻都找不到遺跡印證。

沒想到一場風災,讓塵封在地底近兩個世紀的秘密,重見天日,填補了這段消失的歷史,李文章說。

風景區管理所採人工挖掘的方式,逐漸修出荷蘭古渠道的雛形,並在附近的制高三角點,增建涼亭,將兩處串連成遊憩動線,為虎頭埤開發出新的觀光特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地方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