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龍市場主體重建 市府:本週進場
〔記者黃建豪/台北報導〕大龍市場暨國宅社區因被鑑定為海砂屋,拆除至今將近一年半,由北市府編列十二億元重建,但去年十一月地下連續壁竣工後,工地無聲無息,令想回家的住戶及攤商著急。主體建物原預計今年三月一日開工,工地卻始終靜悄悄。北市府昨否認工程延宕,並指因廠商需要工程備料,才未在月初就開工,廠商約於本週進場施作,工期約兩年半、預估在二○一九年七月竣工。
大龍市場八十八個攤販,市府於哈密公園旁搭建臨時棚,但原有市場不在,只有廿二個攤販願接受安置,其餘另覓地點或乾脆歇業。記者實際走訪大龍市場臨時棚,還沒踏進入口就能看見出口,雖可於哈密街巷弄維持經營,但空間狹窄,且熟悉的鄰居分散各地。淡水生鮮攤販說,以前比較好,大家都希望市場趕快搬回去。
至於大龍國宅九十六戶原住戶,部分暫居大龍峒、永平等國宅,多數則領取北市府兩萬五千元至三萬三千元不等的補助,在外租屋。按照都發局原先規劃,重建後的大龍市場暨國宅社區原採一字型,盼改善過往通風與採光不佳狀況,但住戶代表基於對家的感情,仍希望重建後維持雙塔型建築,因此全案於台北市都市設計審議會討論,導致時程拖延近兩個月。
新大龍社區規劃為地下四層、地上十三層建物,一樓回歸市場使用,二至五樓為區民活動中心等公家單位,六到十三樓為國宅,將安置原九十六戶住戶,主體工程款約十一.二億元。工程原於三月一日開工,但已延宕,市場處解釋,廠商需要工程備料的準備階段,大概這週就會正式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