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研判空難原因 民航局斥離譜
〔記者林嘉琪/台北報導〕復興航空GE222七月在澎湖墜毀,造成四十八人罹難。中國時報昨天報導,由於塔台管制員未警示能見度驟降,因此造成這起空難;交通部長葉匡時昨指「報導有誤」,民航局副局長李萬里強調,空難原因仍由飛安會進行獨立調查中,除了黑盒子通話資料外,還需綜合雷達紀錄等才能找出真相,媒體依據片面紀錄自行判斷空難原因作法不妥,「沒看過有媒體這樣處理空難新聞,太離譜,也不厚道」。
飛安會八月份公布復航黑盒子座艙語音紀錄後,目前仍在釐清「航機為何偏離航道?」、「為何要求重飛?」和「飛航組員在解除自動駕駛、準備降落時,究竟有沒有看到跑道?」等疑點。但昨卻有媒體判讀座艙語音紀錄抄件,報導指是塔台在飛機要進跑道前最後通話時,未再提供能見度,恐是造成飛機失事的原因之一。
民航局副局長李萬里指出,媒體不該逕自把飛安會公開資料的可能疑點,套進飛航軌跡及飛航時間裡,自行辦案並下聳動標題,這樣對塔台人員很不公平,也無助事故調查。
調查報告 預計明年出爐
民航局說明,依規定氣象資料每半小時會提供一次天氣預報,若有特殊天氣變化,十分鐘就會再提供一次預報,失事當天最新的氣象資料是在晚間七點收到,管制員於七點○三分發布,當時能見度是可降落的一千六百公尺,七點十分最新天氣預報則降到八百公尺,復航則在七點○五分到七點○六分之間失事墜毀。
李萬里強調,塔台人員操作須依國際公約進行,飛行員在降落前可透過無線電接收到塔台的自動轉播系統,了解機場風向、風速、能見度及雲高等資訊,但最後是否要落地,由駕駛員做最後的專業判斷。
飛安會表示,除了黑盒子已知資訊,還需綜合殘骸、雷達紀錄等資料,才能找出失事真相,調查報告預計明年出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