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署肯定︰焚香傷人體健康
〔記者湯佳玲、林宜樟、謝文華/綜合報導〕環保署空保處處長陳咸亨對於台北行天宮今天起撤掉香爐與供桌的作法表達高度肯定,並表示有助遠離空氣中細懸浮微粒(PM2.5)污染對人體的影響。
已故毒物科醫師林杰樑生前不斷提出,燒香會產生懸浮微粒和化學物質,造成空氣污染,危害身體健康。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顏宗海受訪時表示,過去有研究報告顯示,寺廟周邊的空污確實較一般社區嚴重,除燒香產生有毒揮發性物質,產生多環芳香烴碳氫化合物,也可能致癌。顏宗海透露 ,林杰樑告別式時,就是力行「不捧香、不燒紙錢」。
細懸浮微粒 長期接觸會致癌
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研究員龍世俊指出,PM2.5經鼻子吸入後可穿越細支氣管壁直達肺泡,干擾肺內氣體交換引起發炎反應,可誘發氣喘或心血管疾病,長期影響甚至可能成為致癌物。
陳咸亨說,線香一經焚燒多少會釋出甲醛、苯與揮發性有機物,所產生的PM2.5 由於是近距離吸入,所以不止對空氣品質造成污染,也對人體造成影響。雖然一次性吸入對人體影響不大,但對於在廟宇服務的人員來說,每天吸進累積的量仍舊對身體不好。即使是市售環保線香也會產生煙霧,「只要點了香,就有問題」。
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官員表示,標檢局針對香品和金銀紙都訂有國家標準,規範游離甲醛與重金屬鉛和鎘含量,因不屬高風險性商品,未列為強制應施檢商品,九十五年公佈香品標準後,九十六年至今每年針對市售香抽檢十五至二十件,僅九十七年抽出一件香的樣品所含游離甲醛超標,近五年抽檢的香品,品質都符國家標準。
陳咸亨強調,目前國內不少寺廟已經減少或不燒香,並推廣紙錢集中焚燒,據環保署統計,去年來自廟宇、社區集中焚燒的紙錢就高達八千九百公噸,該署建議民眾改以線上普度、鮮花四果、徒手祭拜代替,將省下紙錢的錢改捐做社會公益。
業者︰傳統香藝恐遭污名化
不過,嘉義縣新港香藝文化園區負責人陳文忠認為,行天宮的禁香令,會讓民眾認為拿香祭祀不環保,甚至對人體有害,恐讓傳統香藝文化被污名化。他說,若有廟宇認為點線香造成人體傷害,理應購買有保證的台灣線香,而不是貪便宜去買進口的中國線香,卻又認為祭祀拿線香會危害信眾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