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公館拆圓環擬填公車地下道 挨批沒溝通

北市府拆除公館圓環,規劃填平公車專用地下道,引起民眾不滿。(資料照)
李四川︰公車平面專用道多停一個紅燈 有利減少擦撞事故 工期也較短
〔記者何玉華/台北報導〕台北市政府拆除公館圓環,預計六月廿八日填平公車專用地下道,引起周邊民眾不滿還發起連署,台北市議員王閔生昨在議會質疑,市府推動重大政策都沒有跟地方溝通,擔心把好事變壞事。蔣萬安表示,這是重大市政議題,已請副市長李四川召集跨局處會議,收集民意,並委託顧問公司詳細分析後,再跟地方說明。李四川表示,填平地下道後,公車行駛平面專用道多停一個紅燈,但有利減少擦撞事故,工期也較短,可縮短交通黑暗期。
蔣萬安︰規劃相關配套 再跟地方說明
李四川受訪說明,保留地下道,公車不用停等,但交通黑暗期將長達一年半。圓環中間是鏤空的,要讓車行在平面必須打鋼板、樁來承載,評估要施作卅八支樁,而捷運位在地下約十七米處,打樁到約十五米就會碰到捷運頂板;上面又有基隆路高架橋無法使力,工程期間機具占據車道,會影響車流。
其次,填平後仍有公車專用道,公車族需停一次紅燈;但從羅斯福路左轉基隆路會有兩個左轉車道,足夠空間儲存機車數量,可以減少過去綠燈直行車輛擦撞到因車道空間不足溢出來的機車。至於議員所提行人要穿越多段行穿線,現場測量台電附近沒有住家,出入的行人較少,這樣的設計比較好處理車流。
議員質疑決策如何而來?憂好事變壞事
王閔生說,蔣萬安三月廿五日宣布要拆公館圓環,直到五月廿九日才召開地方說明會,六月廿八日就要填平公車專用地下道,但他索取相關規劃、路型、車流模擬等,在說明會之前一無所有,連他身為提案議員都不清楚,何況一般民眾,質疑市府推動重大政策缺乏跟地方溝通,決策如何而來?有沒有周延的規劃?擔心把好事變壞事。
批行人須穿越多段行穿線 悖離人本原則
王閔生說,文山區很多民眾通勤,坐公車走地下道不認為拆公館圓環有什麼影響,直到說明會才知道要填平地下道,擔心走平面多停等紅燈增加通勤時間;還有說明會上交工處提供的內部規劃路線,從台電市區營業處走到台大,原本行人只要穿越三個行穿線,變成要走六段,把空間給車輛繞行,完全悖離便捷通行的人本交通原則。
蔣萬安回應說,去年議員提出公館圓環問題,也提供資料跟數據,他基於安全考量,認為要做一個長遠的決策來改善;今年跟交通局、台北自來水事業處討論,從專業判斷、安全考量,決定移除;已指示李四川召集跨局處會議,規劃相關配套,並委託顧問公司做詳細的分析評估,再與地方民眾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