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旗津沙灘種60椰樹 年吸碳1500公斤
中山大學推旗津椰林吸碳計畫,種植60棵椰樹,每棵每年預計可吸收約25公斤二氧化碳,總年吸碳量達1500公斤。(中山大學提供)
〔記者黃良傑/高雄報導〕國立中山大學推動減碳政策,碳索實驗室昨(五)日在旗津海水浴場舉辦椰林吸碳植樹典禮,種下六十棵耐鹽的可可椰子樹,未來每棵椰樹預計每年可吸收約廿五公斤二氧化碳,總年吸碳量可達一千五百公斤,開創沙灘地吸碳的先例,並減緩氣候變遷、保護沙灘。
中山大學表示,該計畫由高雄市政府工務局指導、觀光局協辦,海洋科學系特聘教授洪慶章帶領植樹,響應國家推動碳中和與土地永續發展理念;洪慶章指出,可可椰子樹強韌的根系不僅可有效防止沙灘侵蝕、抗強風,更具備顯著的吸碳潛力。
觀光局表示,為配合旗津椰林吸碳計畫,多次現勘並評估周邊環境,最終選定於「鍾愛之門」前種植椰子樹,打造獨具特色的地景風貌,成為旗津賞夕、觀星的新秘境,此片椰林不僅是沙灘地吸碳的先例,更將成為美麗的生態景觀,提升觀光價值。
中山大學將持續監測椰子樹的吸碳效果,期望未來更多台灣海濱沙灘也見到結實的椰林。據國外文獻記載,每棵椰樹種植後第五年至廿五年間,保守固碳量每年平均可吸收約廿五公斤二氧化碳,未來若擴展至一公頃的海濱沙灘,預計可種植九百棵椰子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