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型失智症 去年1.8萬人就醫

健保署去年就醫統計,失智症23.9萬人,其中1.8萬人是65歲以下的「年輕型失智症」,失智者經由活動參與可刺激大腦運作,台灣失智症協會設置「Young記憶會館」安排課程,幫助患者促進體能與認知。(台灣失智症協會提供)
占失智就醫人口7.7% 每13名失智症就有1名不是老人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年輕也可能失智!健保署去年就醫統計,失智症廿三.九萬人,儘管高齡者為大宗,卻也有一.八萬人是六十五歲以下的「年輕型失智症」,人數連續三年下降後又再上升,占失智就醫人口約七.七%,相當於每十三名失智症就有一名不是老人。
囊括多項大獎、改編小說的電影《我想念我自己》,主角是五十歲在大學教書的愛麗絲,明明還年輕卻罹失智症,身為語言學教授卻認不出字,甚至連家中廁所位置都忘記,這樣的電影情節也可能發生在現實生活。
國內失智症就醫由二○一八年廿萬人逐年成長至去年廿三.九萬人,其中六十五歲以下從二○一八年起連降三年,由一萬九四四一人減至一萬七七四六人後,去年竟出現上揚至一萬八三一九人,約增三%。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主治醫師王培寧表示,老年失智原因以退化為主,年輕失智則與基因遺傳、頭部外傷、腦中風、腦瘤等因素有關。近年可看到卅、四十歲族群因持續性記憶力變差、失眠等求診,顯見民眾對失智症的擔憂與認知提高。
失智症協會設Young記憶會館 促進認知
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陳筠靜指出,年輕失智者可能是家中經濟來源,往往「上有老、下有小」,家庭支持亟需協助。協會服務超過三百組年輕失智者,設置「Young記憶會館」安排課程促進體能與認知,延緩進到臥床的時間,會館週六變身為咖啡店,由病友提供服務。另因工作是中年人重要生活價值之一,期盼推動友善職場,經職務再設計,讓病友在職場久一點。
健保支付門診照護家庭諮詢費用
不過,國家衛生研究院曾報告,二○二一年推估失智症診斷比率僅六十五.一%,逾三成未診斷出來;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執行長許志成指出,持續提高民眾對失智症認知,才有機會及時診斷,延緩失能。
健保署組長黃兆杰表示,衛福部積極強化失智資料庫,提供個案連續性照護,銜接醫療與照顧服務。為支持失智者家庭,健保署提供「失智症門診照護家庭諮詢費用」,民眾可向醫療院所諮詢失智照護事宜,由健保支付費用,去年醫院、診所分別服務七九七一人、五七三人,共給付約三八二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