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作物種原庫 保存逾10萬份種原
2023/07/01 05:30
〔記者陳建志/台中報導〕行政院農委會農業試驗所的國家作物種原庫成立卅週年,昨天舉辦「三十而立,飲水思『原』,國家寶藏的傳承與應用」慶祝活動,種原庫成立至今,致力於種原的收集與應用,保存超過十萬份種原,且為了保護珍貴的種子,整棟建築物耐震、防洪、防火,還分成短、中、長期三個貯藏庫長年低溫控制,堪稱「台灣作物的諾亞方舟」。
台灣作物的諾亞方舟 成立30年
種原庫中目前保存最多前五名分別是大豆、水稻、綠豆、番茄、玉米等種籽,其中又有多種台灣特色種原,包括全球粳稻栽培最南端的耐熱粳米,與原住民文化息息相關的山地陸稻、小米、台灣藜,對環境具極強耐性的原生蔬菜,及可取代塑膠製品的天然纖維「亞麻」。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農試所長林學詩與歷任種原庫組長在一艘象徵「諾亞方舟」的船灑滿各式種子,代表種原庫繼續航向未來。
陳吉仲稱讚,種原庫堪稱「台灣作物的諾亞方舟」,所收集保存的種原更是對抗氣候變遷、打造韌性農業與守護台灣糧食安全的重要關鍵,應該要好好推廣食農教育,讓更多小朋友知道這座國家寶藏重要性。
種原育種 對抗氣候變遷立大功
農試所林學詩所長表示,國家作物種原庫成立於一九九三年八月,今年剛好滿卅年,目前保存十萬份種原,種原為育成新品種重要的源頭基礎,國內各試驗改良單位利用國家作物種原庫的種原進行育種工作,選育出許多適合國內生產或耐逆境的優勢品種,以因應未來氣候與環境的變遷及挑戰,成功實踐種原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