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出狀況 缺藥急拉警報

製表:記者林惠琴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缺藥危機浮現!衛福部食藥署統計,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發生以來,二○二○年至今年二月底,缺藥評估報告累計六三五件,二○二○年更以三五五件創下新高。同時醫藥品查驗中心彙整發現,民眾申請個人藥品專案進口也於二○二○年突破一.四萬件的高點,是二○一一年五六○件的廿五倍。不過,食藥署指出,多數缺藥案件可由其他藥品替代或經公開徵求專案輸入或製造取得。
申請個人藥品專案進口 二○二○年突破1.4萬件
最新缺藥評估報告統計,從二○一八年的一八九件成長至二○二○年的三五五件,但二○二一年略降至二二五件。過去兩年主要缺藥類別為心血管、抗感染、消化和代謝用藥,以及抗腫瘤藥與免疫用藥。
今年一至二月缺藥也有五十五件,食藥署藥品組科長楊博文指出,每年年初因國內長假因素,慢箋提前取藥需求成長,且廠商調度也受到影響,進而短缺,但均屬短期。
食藥署︰有缺藥通報機制
楊博文推測,近年缺藥原因主要是供應鏈出狀況,可能與疫情影響生產、航運有關。至於近期烏俄開戰,已於第一時間清查,國內核准輸入製劑藥品許可證,尚無烏俄製造藥品,原料藥僅有一項藥品使用俄羅斯來源,但有其他替代來源,不影響供應。
楊博文指出,國內都有缺藥通報機制;若為必要藥品,業者更須至少於六個月前通報,並調查有無替代藥品、盤點庫存,經評估確定短缺,就會啟動專案製造或進口,多數案件可由其他藥品替代或經公開徵求專案輸入或製造取得,確保民眾用藥。
不過,醫藥品查驗中心彙整發現,民眾申請個人藥品專案進口在二○一一年為五六○件,二○一九年大幅上揚到五八一八件,二○二○年更衝破萬件大關,達到超過一萬四一七○件,推測可能與體制完善、申報更精準有關。
楊博文則認為,民眾申請個人藥品專案進口,可能與外國人到台灣生活,希望延續使用他國用藥,或部分民眾想用特定藥物,但國內沒有上市,進而申請。他提醒此類未在台取得許可證藥品,萬一使用出狀況,患者無法申請藥害救濟,建議多用核准藥物,相對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