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編4億 建置高中檔案、大學招生審查
高中學習歷程檔案相關經費表
〔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教育部明年編列一億九千多萬元,建置高中學習歷程檔案及大學招生專業化審查,近四年共將投入逾四億元經費推動。立法院教育委員會今天開始審查教育部預算,立院預算中心評估報告認為,大學參採學習歷程項目內容,已顧及縮短城鄉差距,並避免發生外界質疑過分強調校外多元表現、不利弱勢學生等問題,但仍宜廣納各方意見,且持續滾動檢討和溝通。
預算中心:已顧及縮短城鄉差距
立院預算中心的評估報告是提供立委問政審查預算之重要參考。報告指出,高中學習歷程檔案涉及課程計畫平台、校務行政系統及學習歷程資料庫等多個系統,需大學及高中校方、教師及學生合力完成,目前學習歷程預計參採項目為基本資料、修課紀錄、自傳(可含學習計畫)、課程學習成果、多元表現及大學要求之其他資料等。
立院評估報告亦指,根據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公布「大學參採學習歷程項目內容草案」,修課紀錄非以科目,而係採領域與學群認定,不致發生無課可選等城鄉差距。課程學習成果及多元表現則是擇優上傳,而非追求數量。另校外多元表現著重於社團活動經驗,有關校外競賽活動及額外付費之特殊準備等非修課紀錄成果作品,及幹部經驗、社會服務等項目參採學校未逾二成,報告認為,「已顧及縮短城鄉差距及不利弱勢生等問題」。
在建置高中學習歷程檔案及大學招生專業化的經費部分,教育部從一○六年起連續四年投入共四億一千九百多萬元預算,明年編列的一億九千多萬元,其中一億八千萬元用於推動大學招生專業化審查,協助大學校級至系級之選才標準作業流程,落實選才機制,一千多萬元則用於高中學習歷程資料庫之多元學習服務平台建置。
教育部高教司長朱俊彰表示,高中學習歷程檔案是協助學生提升備審資料效力的服務工具,透過教師認證與歷程時點紀錄,提升目前即已在個人申請中使用的備審資料效力,改善高三才收集備審資料的信效度問題,有助於瞭解學生學習興趣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