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關閉此視窗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台北》兒少受虐處理新制 流程縮短至1週

    北市社會局結合醫院、檢警單位,推出「兒少疑似受虐致重傷案件評估啟動檢警早期介入偵辦」新制。(記者蔡亞樺攝)

    北市社會局結合醫院、檢警單位,推出「兒少疑似受虐致重傷案件評估啟動檢警早期介入偵辦」新制。(記者蔡亞樺攝)

    2019/09/28 05:30

    〔記者蔡亞樺/台北報導〕兒少受虐待事件屢見不鮮,以往從社工調查訪視、事證收集到檢警偵查,至少得花上一個月,耗時費力,台北市政府社會局與士林、台北地方檢察署、台大兒童醫院兒保醫療中心合作,推出「兒少疑似受虐致重傷案件評估啟動檢警早期介入偵辦」新制,將流程縮短為一週,爭取處理時機,去年八月推動迄今,有四起案件通報調查;市府社會局長陳雪慧說,盼能避免再發生孩子「來不及長大的悲劇」。

    去年八月推動 已有四起案件通報調查

    社會局昨宣導「兒少疑似受虐致重傷案件評估啟動檢警早期介入偵辦」新制,並公布成果,其中一件是三個月大的新生兒小辰(化名),因右腿腫起來送醫,醫師透過全身X光檢查發現,小辰身上有多處陳舊性骨折,疑似受虐,通報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了解、列管。

    社會局統計,去年全市兒少保護案件調查人數為一千六百九十七人,五成屬於身體虐待案件;家防中心主任陳淑娟說,年齡層以十歲以下孩童最多,不乏家長疏於照顧所造成,不一定是虐待。

    陳淑娟說,過去兒虐案件通常是由學校老師或醫院看到傷勢通報,社工查看判斷是虐待,才通報醫院鑑定,確認是外力造成傷勢,再報請檢警偵辦,這些行政流程要花一個月,但孩子傷勢轉好,物證也消失,因此不少虐待事件提告到最後的結果,多半不會起訴。

    爭取處理時機 檢警即早介入偵辦

    陳淑娟表示,新制實施後,社工發現疑似兒虐案件時,醫院與社會局立即轉介評估,四日內通報警局,隨後廿四小時內通報地檢署檢察官,掌握調查、蒐證的黃金時機,透過跨域合作,一週內就能蒐證及偵查。

    另,社會局製作兒少保護傷勢手冊,發放給家防中心四十五位兒保社工,以真實案例照片,加速社工判斷傷勢是否為虐待,通報給醫療、檢警單位調查;兒保社工面臨人力短缺,正在招募八名人員,希望社工相關科系畢業學生或社工師來報名。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