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首例 12天男嬰染腸病毒不治

腸病毒將進流行期,疾管署提醒民眾要勤洗手。(記者林惠琴攝)
10例重症一半是新生兒 疾管署:不太尋常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衛福部疾管署昨天公布,上週腸病毒就診達一萬七百九十四人次,逐漸接近流行門檻一萬一千人次,並出現今年首例腸病毒死亡個案;東部出生十二天的男嬰染病後約兩週不治。
接觸新生兒前換衣服 避免抱抱親親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強調,今年累計十例腸病毒重症中有五例為新生兒,年紀最大也僅出生卅四天,是「不太尋常」的情形。由於大人感染腸病毒可能無症狀,嬰兒則可能引發敗血症,建議民眾接觸新生兒時,應注意換衣服、肥皂洗手等衛生措施,並避免抱抱、親親等過於親密的舉動,以免造成腸病毒傳染。
疾管署防疫醫師吳佩圜說明,該死亡個案先出現發燒、呼吸急促、活動力及食慾下降等情形住院,病情惡化再轉往北部某醫學中心,後續有休克、肝炎、腎衰竭、瀰漫性血管內凝血等情形,檢驗確認為感染伊科病毒十一型,經治療仍不幸於發病後約兩週因多重器官衰竭死亡。
吳佩圜提醒,新生兒主要經由孕婦分娩過程或產後人際接觸等途徑感染,常見好發於新生兒的腸病毒為伊科病毒、克沙奇病毒。寶寶感染腸病毒通常不會有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峽炎等症狀,初期可能出現發燒、活力不佳、食慾降低等情況,較難以分辨。
近15年 伊科11型重症5例死3人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指出,二○○三年至今,共有五例伊科病毒十一型重症,分別為二○○三年兩例、二○一四年一例、今年兩例,均為新生兒,其中三例死亡。至於腸病毒死亡案例,每年約一到三例。
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郭宏偉說明,近四週國內社區腸病毒檢出型別以克沙奇A型為多,但伊科病毒陽性數增加。另並已出現廿一例腸病毒七十一型散發個案,顯示社區中持續有腸病毒七十一型活動。
腸病毒進入流行期 限水仍要勤洗手
另外,近期水情吃緊,但時序入夏,即將進入腸病毒流行期,細菌性腸胃炎也伺機而動,疾管署提醒,限水期間仍要注意手部衛生。有自來水時,洗手不要塗抹過多肥皂或清潔劑,且搓揉手部時先關掉水龍頭;沒有自來水時,可儲水稀釋含氯漂白水使用,或是利用酒精、乾洗手清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