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志季」推出百年木雕技藝主題 領青年從在地特色促進家鄉認同

屏東志工中心辦理「2025走讀屏東舊城區外語導覽」活動,透過培訓志工搜集地方介紹的素材。(教育部提供)
〔記者楊綿傑/台北報導〕教育部青年署推動「青志季」活動,號召青年認識土地,如台南就透過百年木雕技藝引領青年認識工藝及傳統,屏東責培訓青年成為公民記者記錄地方故事,讓青年志工可以在認識家鄉之外,也能以一己之力協助文化傳承。
青年署鼓勵青年朋友投入志願服務,辦理「獎勵青年自組團隊參與志工行動計畫」,協助青年運用自身專業,以實際行動關懷社會。為擴大更多青年從不同面向接觸志願服務行動,自去年起推動「青志季」活動,統籌全台12家青年志工中心每年7月至9月間辦理多元系列活動。
今年青志季主題聚焦「家鄉認同與文化傳承」,各志工中心結合在地特色,發展富含文化底蘊的主題行動,如台南青年志工中心推出「在地文化工藝體驗—福虎聚福虎爺雕刻」,透過百年木雕技藝,引領青年了解地方信仰與工藝脈絡。
又如屏東青年志工中心透過辦理「公民記者培力課程」,培訓青年實踐文化記錄與行動轉譯的實作場域,蒐集在地文化素材並記錄地方故事,作為後續推動「從地方到國際—外語走讀導覽」主題服務方案的基礎,讓青年志工在導覽演練中轉譯地方內容為外語版本,邀請國內外旅人一同探索台灣的文化生活記憶。
青志季亦規劃3場次「青年志工交流分享會」,聚焦於「健康照護」、「數位科技」及「多元文化」三大主題,邀請專業實務講師與青年志工團隊,透過座談與工作坊,促進跨域對話與合作。另其他10家青年志工中心也將辦理多項與文化、教育、環境相關之志工培力與服務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