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新增身心調適假 大學生、高中職生也可請

教育部推動大學生及高中職生可以請身心調適假。(記者林曉雲攝)
首次上稿10:17
更新時間16:32
〔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總統賴清德推動打造健康台灣,為增加心理健康韌性,銓敘部近日完成「公務人員請假規則修正草案」,增訂身心調適假,草案已送考試院審議。目前全國的大學生和高中職生均可請身心調適假,教育部推動學生身心調適假,原則每學期可請3日,不須檢附證明,請假後學校應適時啟動關懷機制。
教育部於2023年2月訂定「大專校院身心調適假參考指引」,明文由學校制定,且要有相應輔導機制,例如台灣大學每學期可請3日,台灣師範大學、成功大學及政治大學等可請5日,中山大學每學期使用率約5%至7%。去(2024)年8月1日正式擴及高中職實施。
「身心調適假」是一種針對特定職業性質或工作壓力較大者所提供的福利假別,世界衛生組織(WHO)與國際勞工組織(ILO)於2022年共同發表聲明,呼籲各國政府與雇主應重視員工心理健康,設計相對應的假別與支持機制,包括加拿大、美國、英國、澳洲、日本等有類似假別,主要是教育、醫療、公務體系等行業。
我國除了大學生及高中職學生可請身心調適假,中小學及大專校院教師也盼可請身心調適假,提供每學期1至3天不等的身心調適假,以紓解教學壓力,協助教師身心健康。台中市教育局長蔣偉民表示,因中央未訂統一規定,中市目前尚無教師身心調適假,但台中市教育產業工會理事長林碩杰認為有必要,呼籲中市能先給假。
此外,護理人員和醫療機構工作人員,部分可請類似身心調適假(特殊補助假或健康假),中央未有統一規定,部分醫療機構推行內部支持,如員工協助方案(EAP),緩解基層護理人員輪班壓力大及工作負荷重;而特定單位如警消或矯正機關則有心理輔導假等特殊假別。民間企業多無身心調適假,少數高科技產業提供「Wellness Day(身心調適日)」或心理健康支持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