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關閉此視窗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無人機港區智慧巡查 自動辨識設施損壞及異常

    交通部運輸研究所與台灣大學合作研發港區影像智慧監測技術,可辨識包含岸邊設施損壞,如碰墊、車擋、繫船柱。(運研所提供)

    交通部運輸研究所與台灣大學合作研發港區影像智慧監測技術,可辨識包含岸邊設施損壞,如碰墊、車擋、繫船柱。(運研所提供)

    2025/06/10 18:06

    〔記者蔡昀容/台北報導〕國際商港攸關國際貿易,是重要的關鍵基礎設施。交通部運輸研究所為協助港區更有效率地巡查及排除異常,與台灣大學合作研發港區影像智慧監測技術,透過於地面或空中操作無人機,進行更全面的巡查,及時排除異常。

    運研所副所長王穆衡表示,往年4至6月是貨運淡季,8、9月是旺季,不過美國關稅議題7月協商,屆時將有不確定性,因此這陣子大量進單;能不能成就訂單,仰賴港口運送。

    王穆衡指出,港口24小時不間斷運作,面積、吞吐量也不斷提升,無法暫停工作慢慢檢修,要盡可能在不打擾既有運作之下,掌握設施的狀態和變化,如有異常就要盡快排除,避免意外造成港口運作暫停,產生不可收拾後果。

    王穆衡解釋,傳統仰賴人力巡檢,但透過無人機(飛行及地面)載體巡檢,不但成本低、高效率,檢查也能更全面。因此運研所2021年起與台大合作研發港區影像智慧監測技術,以無人機為載具,記錄人員不易巡查區域的影像,並結合AI技術辨識設施損壞及異常,讓商港營運單位台灣港務公司應用。

    該研究於2021、2022年以台中港為示範港區,2023、2024年將成果架構移至台北港。每年研究經費約200萬元。

    副研究員洪維屏表示,這次因應港務公司需求,無人機有3種飛行模式,分別是地形測繪、多點巡航、單點環飛;港區設施自動化辨識技術研發方面,可辨識岸邊設施如車擋、碰墊、繫船柱、堤面胸牆歪斜、碼頭伸縮縫等,道路設施如路面坑洞、堤面鋼筋裸露、鋪面裂縫等。此外,也能針對港區靜置煤堆、變電箱進行溫度監測,防止溫度過高燃燒。

    洪維屏說明,運研所將研究成果,整合建置為空間資訊整合平台,讓港務公司得以智慧化方式進行港區設施巡查,並能系統性地完整紀載每一次巡查影像,平台也能針對異常之處提出說明。

    王穆衡表示,無人機使用需要克服的困難,風力是其中之一,會影響到無人機穩定度,進而影響影像解析度;另一個是空域管理,台中港附近有清泉崗,台北港則在松山機場航道下方,有飛行高度、限航區等有限制。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