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仔粿的多重宇宙! 新北瓜山國小學生開發創意料理

位於新北市瑞芳區的瓜山國小,老師以草仔粿設計課程,帶領學生去發想「草仔粿的多重宇宙」食譜,再搭配金山的一則則故事,參與「灃食夢想計畫—夢想食驗事」競賽。(圖擷取自官網)
〔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草仔粿的綠色是色素加太多了嗎?」位於新北市瑞芳區的瓜山國小,以阿嬤的草仔粿去發想「草仔粿的多重宇宙」食譜,學生以大腸包小腸概念,在草仔粿裡加入德國香腸,或把草仔粿做成鬆餅,或改良成鹹的海鮮粿做成麵疙瘩,搭配金山的一則則故事,參與灃食公益飲食文化教育基金會主辦的「灃食夢想計畫—夢想食驗事」競賽,和其他8組師生團隊共同競逐桂冠
對草仔粿的印象是什麼?學生李駿辰說,阿嬤都會煎「恰恰」的草仔粿給他吃,有種說不出來的香氣,以前認為草仔粿的綠色是色素加太多;學生呂永潔說,知道很多地方在賣草仔粿,但不知道綠色是從那來的?學生何沛澄則說,只知道是很好吃的甜點,裡面包紅豆餡。
但研究了草仔粿一學期以後,學生們發現,原來草仔粿的綠色來自於天然草本植物苧麻。謝睿喆說,他們去採訪耆老後,決定創作很潮的草仔粿,用「大腸包小腸」打破既定草仔粿的印象;李駿辰則說,以前唾手可得,買一個就吃掉,現在要花時間和力氣去做,完成時很有成就感。
設計草仔粿課程的老師吳彥樺說,剛開始她很緊張,會提醒學生注意瓦斯和刀子,一學期課程進行到後面,她就不再提醒了,因為學生都比她厲害,孩子們莫名其妙地又長大了。校長沈美慧則表示,學生少,老師也少,做事大家一起來,學生有夢想要去做,師長就是陪伴,讓孩子知道處處有寶物。
灃食教育基金會副執行長葉俊甫表示,灃食夢想計畫9組決選團隊,自今年寒假後,透過觀察調查、料理研發、戲劇展演、社區互動等多元形式,聚焦健康議題、在地食材、飲食文化等面向,讓孩子不只是「吃」,更在夢想實踐的歷程中,發現食物背後連結起的土地與人情。夢想計畫預計7月10日在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舉辦最終評選。

位於新北市瑞芳區的瓜山國小,老師以草仔粿設計課程,帶領學生去發想「草仔粿的多重宇宙」食譜,再搭配金山的一則則故事,參與「灃食夢想計畫—夢想食驗事」競賽。(圖擷取自官網)

位於新北市瑞芳區的瓜山國小,老師以草仔粿設計課程,帶領學生去發想「草仔粿的多重宇宙」食譜,再搭配金山的一則則故事,參與「灃食夢想計畫—夢想食驗事」競賽。(圖擷取自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