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岸內陸驚見「海嘯石」!專家:7月應該沒我們的事

東海岸離海邊1公里的巨石來自海中,卻與附近地質不同,台東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楊義清研判,可能是海嘯帶來。(楊義清提供)
首次上稿06-04 23:31
更新時間06-05 06:42
〔記者劉人瑋/台東報導〕國立台東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研究中心學生論文研究發現,東海岸有些數噸重的大石是被海嘯打上岸。中心主任楊義清說,能推動這樣巨石上岸,甚至到1公里外的陸地,只有10米以上海嘯能做到,「曾發生地震海嘯處就可能重覆發生」、「但龍樹諒預測的7月天災,東海岸應該不會那麼嚴重」。
日本漫畫家龍樹諒在《我所看見的未來》書中預測日本一帶海中可能發生地震,重創日本。YouTuber紛紛做影片介紹,提起地震引發海嘯。楊義清說,的確聽聞過相關說法和龍樹諒的預測,目前學生進行古海嘯紀錄(Paleotsunami Record)研究,但東海岸因地形因素,不易有如此大的巨災。
楊義清說,海嘯為地震引發,近日率領研究團隊於都蘭、都歷與基翬3地調查古海嘯遺跡發現,都蘭溪北側的岸緣大型火山角礫岩、都歷及基翬海岸上出現的大型火山圓礫塊,都與「疑似海嘯遺跡」相互呼應,仍需進一步分析驗證;巨石重量可達數噸以上,而且與周邊母岩斷裂線不符,可能是歷史海嘯或遠洋震波能量搬運而上。
簡言之,充滿貝殼與珊瑚礁的岩石突然出現在全是火成岩的地方,都歷海灘的巨石即是如此,而都蘭發現的巨石位在海拔3公尺、離岸約1公里,楊義清說,這樣格格不入的大石即可能是因海嘯打來的「海嘯石」,目前只能初估是超過10公尺海嘯所為,詳細仍需透過電腦模擬。
研究團隊和國立中央大學水文與海洋科學研究所吳祚任教授合作,疑似「海嘯石」的發現,對於東部海岸海嘯風險評估具有重要啟發,未來更可藉由吳祚任在海嘯模擬的研究成果強化沿岸社區對海嘯預警與防災規劃的認知與準備。
楊義清補充,吳祚任在日本311大地震時就進國科會模擬出18套地震劇本,其中4、5種才對台灣有嚴重破壞,認為是菲律賓一帶的「亞普海溝」引發地震、由南往北破壞力最強,而東部海岸往外200公尺即深達千米,因此,若是東西向海嘯,能量到此即可能被消弭大半,只是東部就是地震頻繁,曾發生地震海嘯處就有可能再次發生,海嘯如何來、什麼方向、如何防範,才是研究目的。
楊義清最後說,坊間預測7月日本天災應該毀不了台灣,海底火山噴發、小行星撞地球還比較可怕,「至於毀滅世界這種預測,還是留給『老高』吧」!

海灘旁巨石與附近地質不同,楊義清說,即使是地殼隆起也非如此。(楊義清提供)

充滿海中生物痕跡的石頭與附近岩層、土質不同,可能是海嘯般巨力搬來的。(楊義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