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光合菌省肥料、農藥 雲林農友有感

農民展示使用農業微生物光合菌種植的農特產品。(記者黃淑莉攝)
〔記者黃淑莉/雲林報導〕農業部與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近幾年推動農業微生物光合菌使用,有助改善土壤結構、減少化肥使用,並能提升作物品質及產量,雲林有一群農民使用多年成效佳,今(14)日成立雲林縣農業微生物光合菌教育發展協會擴大分享推廣,幫助農友減少化肥依賴,又能提高收益,進而讓農地、環境永續發展。
70歲的林弘仁務農數十年,種小番茄、高麗菜、地瓜、燈籠果,2019年偶然機會上了食工所博士廖麗玲光合菌的課程,抱著懷疑心試試看,第1年就很有感,尤其光合菌不怕水,高麗菜田淹水,不僅沒有腐爛,還活起來,對照傳統慣行農法,使用光合菌的農作物長得更好,產量增加,而且省肥料、省農藥,成本減少約3分之1至2分之1。
林弘仁說,光合菌不只對農作物好,對土壤、環境友善,他成為光合菌推廣志工,只要廖麗玲博士在哪裡上課,他就去當志工,也吸收新的知識。
食工所生物資源保存及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凃景瑜指出,食工所到各縣市去推廣光合菌分兩部分,一個是針對農業,另一個是養殖業,菌種不同,以農業最明顯幫助是可以促進植物根系發達,可以抵抗因極端氣候產生的災害,農民使用後發現植株強壯產量也提高,同時使用肥料、農藥減少,且目前政府在推廣菌種由食工所提供,農民只要自行購買培養機,相較慣行可節省至少3分之1成本。
雲林縣農業微生物光合菌教育發展協會創辦人莊婧淳表示,微生物菌在農業中扮演關鍵角色,不僅能改善土壤結構、減少化肥使用,還能提升作物品質,協會未來會提供專業培訓,包括光合菌與土壤微生物應用、食農教育、環境教育、無毒農法實作等課程,幫助農友減少化肥依賴,提高農產品附加價值,並開拓海外市場。
今天成立大會包括縣府農業處副處長蔡耿宇、大埤鄉長林森寳、大埤鄉農會總幹事吳昌遠都與會支持,並表示,未來會協助推動提高農民收益。

70歲農民林弘仁2019年即投入農業微生物光合菌使用,帶來他種植的燈籠果、小番茄與大家分享。(記者黃淑莉攝)

雲林一群使用微生物光合菌務農的農民,成立雲林縣農業微生物光合菌教育發展協會,希望能擴大推廣減少化肥、農藥,又能提高農民收益及友善土地。(記者黃淑莉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