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關閉此視窗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力拚「氣象法」修法 呂國臣盼打造台灣天氣產業新藍海

    中央氣象署長呂國臣接受本報《官我什麼事》節目專訪。(記者張守逵攝)

    中央氣象署長呂國臣接受本報《官我什麼事》節目專訪。(記者張守逵攝)

    2025/03/14 10:20

    〔記者林志怡/台北報導〕全球面臨暖化與極端天氣威脅,為因應各項變化,中央氣象署將於今年大修「氣象法」。中央氣象署長呂國臣接受本報《官我什麼事》節目專訪時指出,為了應對氣候變遷,解讀氣象資料的人才相當重要,氣象署希望透過修法,促進氣象產業發展,以及產、學、研的互動與連結。

    呂國臣接受本報《官我什麼事》節目專訪,他提到,氣象預報的重要性不只是讓民眾決定明天出門是否要多加一件衣服、多帶一把傘,各行各業也需要不同的氣象資訊解讀,才能做出合適的決策,以美國職棒為例,當地的氣象公司會專門為職棒評估天氣情況,並決定是否延賽,或是調整相關的賽事安排。

    此外,呂國臣也指出,近年來我國重視綠能發展,但此類議題往往會涉及供電韌性,以風力發電為例,風力必須達到一定程度才能讓風機轉動、發電,但在日常維護時,則需要風力小於安全水準,否則可能造成人員危險,必須被嚴格管制,氣象資料在這些決策與評估中扮演重要角色。

    呂國臣說,氣象署曾辦理多場綠能運用基礎課程,且場場額滿,顯見業界存在此類人才與專業需求,因應氣候變遷,不能只靠政府提供資訊,應由產、學、研共同組成國家隊,讓適當的人才學習氣象資料運用,才能增加國內產業對氣候變遷的應對能力,這次修正「氣象法」也希望從制度上提供協助。

    針對氣象法修法重點,呂國臣指出,氣象署目前已有大量、即時的開放數據可供外界取用,未來希望與民間接軌,擴展能夠詮釋氣象資料的人才,提供相應的課程或證照,因應各行各業的氣象資訊解讀需求,逐漸建立人才庫,目前草案也已在確認階段,後續會與交通部進一步溝通,並啟動修法流程。

    呂國臣也提到,近年高溫事件越來越多,且不像低溫會在短時間大幅變化,讓民眾有所警覺,但現行「氣象法」並未將「高溫」列入災害性天氣,氣象署僅能發布「高溫即時訊息」,而非「高溫特報」,這次修法也會就警報、特報等定義清楚,並納入攸關通訊的「電離層」相關太空天氣服務內容。

    不過,立法院大舉凍刪各部會今年預算,呂國臣表示,天氣預報仰賴大量算力與電力,當電力費用受限,只能在維持基本運作模型的前提下,從研發使用量減量,偏遠氣象站、地震站的維護在國內差旅費刪減的情況下,雖會儘量維持現有情況,但例行的維修可能遭到減量,不過基本的民生服務一定不會打折。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