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關閉此視窗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全球暖化極端天氣加劇 呂國臣:颱風10年週期已到

    氣象署長呂國臣。(記者林志怡攝)

    氣象署長呂國臣。(記者林志怡攝)

    2025/03/14 10:10

    〔記者林志怡/台北報導〕每年颱風帶來的強風、豪雨是台灣人的共同生活經驗,但台灣曾有數年沒有颱風侵襲,中央氣象署長呂國臣接受本報《官我什麼事》專訪時提到,其實颱風襲台個數存在「10年變化週期」,雖原因不明,但颱風近年來從整年不襲台,慢慢恢復到偶爾有颱風經過的狀況,可能正慢慢進入下個週期。

    呂國臣接受本報《官我什麼事》節目專訪,他指出,全球暖化的大趨勢下,極端天氣的發生機會增加,天氣變化幅度越來越大,2016年台北氣象站高溫日數達77天,同年卻又有霸王級寒流發生,同一年內出現了極熱與極冷的情況。

    有不少民眾覺得這個冬天特別寒冷,呂國臣說,從觀測資料來看,今年1月份確實也是過去10年來相對寒冷的時期,一連3個寒流影響,讓大家「有冷到」,這也是全球暖化下、極端的天氣變化表現之一。

    此外,呂國臣提到,除了變化加劇,各種天氣現象的強度也明顯增強,如去年凱米颱風通過台灣期間,為台灣帶來超過5800毫米的降雨,而颱風強度越來越強,其實與海水變暖有關,後續路徑則是受到太平洋高壓影響。

    呂國臣解釋,過去颱風影響台灣的個數以10年為變化週期,過去幾年颱風較少,甚至連續好幾年都沒有颱風直接影響台灣,但近幾年來已經稍微回到正常情況,慢慢進入下一個變化週期。

    另一方面,呂國臣說,台灣從日據時代開始有氣象觀測紀錄,到現在也只有100多年的氣象觀測數據,能夠分析的資料仍相當有限,更別說颱風的系統性觀測值到1950年代後才比較完整,因此對於為何有10年的變化週期,目前原因尚不明確,還存在很大的研究空間。

    呂國臣也提醒,目前對於颱風發展與路徑預測,氣象預報的不確定性還相當高,尤其太平洋高壓的變化更是難以掌握,氣象署同仁持續密切監測東亞地區的天氣系統變化,也利用這些數據與歷史資料,建構大數據並結合AI進行深度學習和訓練,希望未來能對預報服務有所助益。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