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企圖心 謝金河籲政府把握當前有利時機加強機場建設
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今(10)日在臉書以「台灣今年一定要做的一件事!」為題發文。(中央社)
郭顏慧/核稿編輯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今(10)日在臉書以「台灣今年一定要做的一件事!」為題發文,針對台灣機場建設提出建言,指出台灣在機場建設方面缺乏企圖心,呼籲政府應把握當前有利時機,加強相關基礎建設。
謝金河表示,自李登輝總統時代以來,台灣一直標榜打造亞太營運中心的願景,但長期以來都停留在口號階段。然而,近年來隨著國際情勢變化,台灣成為亞太轉運中心的目標逐漸顯現可行性。
數據顯示,2023年桃園國際機場的旅客總量達到3535萬人次,其中轉機旅客高達625萬人次,顯示桃園機場作為區域轉運樞紐的重要性與日俱增。特別是在北美航線方面,越來越多旅客選擇以桃園機場作為轉機點,2024年度的數字尚未出爐,但預計2024年的成長幅度將更為驚人。
而面對不斷攀升的旅客量,桃園機場的硬體建設卻未能及時跟上。其中最受矚目的桃園第三航廈工程一波三折,發包和施工進度遲緩,預計要延至2027年才能正式啟用。
謝金河以自身2024年訪問印度的經驗為例,特別讚揚班加羅爾機場的設計,認為該機場的建設水準令人耳目一新,也讓他對印度的整體印象改觀。相較之下,台灣雖然經濟實力名列前茅,卻未能在機場建設上展現相應的雄心。
在談到建設資金來源時,謝金河指出台灣目前的超額儲蓄率已達16.7%,加上半導體產業蓬勃發展,以及海外資金持續回流等有利條件,政府應把握時機擴大公共建設支出。他強調,儘管目前國會情勢複雜,執政者仍可透過加強建設來開創新局。
謝金河認為,台灣正面臨難得的發展契機,應善用充裕的資金和產業優勢,全面提升包括機場在內的公共建設水準,藉此強化國家整體競爭力。他特別呼籲政府重視機場建設,以實際行動支持台灣轉型為亞太重要轉運樞紐的戰略目標。
面對不斷攀升的旅客量,桃園機場的硬體建設卻未能及時跟上。(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