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質能中心營運延宕 桃園市審計處:垃圾堆置潛藏衛生風險
桃園市生質能中心已於去年底正式啟用,目前每日可處理660公噸廢棄物。(記者鄭淑婷攝)
〔記者鄭淑婷/桃園報導〕桃園市人口突破232萬人,垃圾量隨之增加,桃園市審計處報告指出,桃園市生質能中心營運、欣榮焚化廠整改期程均延宕,導致垃圾暫存掩埋場及轉運站,潛藏環境衛生、火災等風險,桃園市一般廢棄物妥善處理率更居六都之末。
對此,桃市府海岸及資源循環工程處處長呂明錡表示,生質能中心已於去年底正式啟用,欣榮焚化爐整改8月底完成,屆時每日處理量可達約2000公噸,足以處理桃園每日產生的1300公噸垃圾,若有餘裕將陸續去化掩埋場垃圾。
桃園市一般廢棄物產生量隨人口快速增加,從2019年120萬餘公噸增加到去年128萬公噸,已超過焚化廠處理量能,審計處報告指出,桃市府在觀音建置生質能中心,原定於2021年10月營運,期程卻大幅落後,去年底仍處於試營運階段,等於延遲有2年多之久,另,欣榮焚化廠營運22年,設備老舊致處理量能降低,整改同樣未如預期完成,導致大量垃圾去化不及,暫存掩埋場及轉運站,其中,龍潭店子湖、楊梅員本、觀音保障垃圾掩埋場,垃圾堆置量從8萬5943公噸、8萬5027公噸、29萬2590公噸,分別增加了3056公噸、1萬0081公噸、3萬2403公噸。
審計處報告指出,桃園市有共有23座掩埋場,封閉復育16座、營運中7座,營運中分別用來暫置巨大家具與資收物、垃圾及飛灰固化物,另有2處垃圾轉運站,垃圾堆置潛藏環境衛生、火災風險,像是部分掩埋場水質監測達污染標準,或是安全監測設施達警戒值,統計過去3年有4座掩埋場發生7場火災事故,以桃園會稽垃圾掩埋場發生3次頻率最高。
呂明錡表示,生質能中心主要遇到疫情、缺工等狀況,整體營運期程延後2年,已於去年底正式啟用,目前每日可處理660公噸垃圾,欣榮則因合約問題延後,連帶影響整改期程,從原定去年完成延後至今年8月底,完成後每日可處理1350公噸垃圾,屆時每日垃圾處理量可達約2000公噸,足以處理桃園市每日產生的垃圾量,若有餘裕將陸續去化掩埋場垃圾,至於垃圾轉運站是否退場,需視垃圾車準點率而定,目前停收垃圾隔天週一、週四,垃圾量是平時的1.6到1.7倍,需要2趟次垃圾車才能完成,若沒有轉運站調節,第1趟收完後無法立即進行第2趟次,民眾可能須久候。
龍潭區議員徐玉樹表示,生質能中心運轉不順又碰到欣榮焚化爐整改期,垃圾處理跟不上預期水準,讓四個掩埋場承擔後果,對當地居民不公,像是龍潭店子湖掩埋場垃圾堆置成「山」,環保局同意外運但速度很慢,甚至可能只是把垃圾推平,高度沒再增加,面積卻越來越大,效率有待提升。
龜山區議員李宗豪表示,龜山大埔轉運站每到夏天衍生臭味,環保局允諾今年底退場,因短期人力、車輛無法增加,無法一次完成清運,目前將改讓大埔退場並另覓轉運站用地,預計年底或明年農曆年後完成。
欣榮焚化爐整改將於8月底完成,屆時每日垃圾處理量可達約2000公噸。(環保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