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語教育政策 鄭英耀:不會停止但速度放慢一點

教育部長鄭英耀表示,他不會停止雙語教育政策,但相信不是一天可以做成,速度要稍微放慢一點。(記者黃筠軒攝)
〔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對於2030年雙語教育政策目前執行上的亂象,教育部長鄭英耀在上本報「官我什麼事」獨家專訪時表示,未來世代人才培育需要英語力,他不會停止雙語教育政策,但相信不是一天可以做成,速度要稍微放慢一點。
鄭英耀擔任中山大學校長期間,推動「全英語授課」10年計畫,他認為,台灣產業布局全球,需要國際化專業人才,全英語學習也有助於招收外籍優秀學生,擴增台灣產業高階人力,因此中山大學分10年逐步從師資及課程去推動,到119(2030)年各研究所全英語授課,大學部則提供全英語授課專班。
鄭英耀表示,我國產業有8成散布在20、30個國家,多是全英文工作,假設人才培育要花20年、30年時間才能達成,也是要從現在就要開始推動,台灣維持領先對世界有所貢獻,語言是展現產業和學術的工具,但地方政府為符應中央雙語政策,而在教師甄試上增加語言條件,則不應該是選擇的唯一規準,應要回到教學專業,這部分教育部會與地方政府進行討論和微調。
鄭英耀認為,英語能力的培養宜從生活面切入,過往他在高雄市教育局長任內,與社區7-11和麥當勞等合作,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例如用英文點薯條,額外再送一份薯條,也有牙醫師加入計劃,小孩用英文招呼,掛號費減50元,現在網路上有更多的英語學習教材,如何善用及如何與民間合作都將研議。
鄭英耀指出,對於偏鄉和文化不利學生則要給予更多協助,如同EdYouth學生團體所作的調查,大都會學習雙語的資源相對豐富,包括輔助教材之豐富,而偏鄉離島甚至面臨師資不足的困境,教育部會積極結合國發會等部會,以及大學如社會責任計畫(USR),並善用寒暑假,擴大讓大學生把各式才能帶入偏鄉,協助偏鄉和文化不利的中小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