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文物返鄉展覽跨大步 屏東獅子鄉與瑞典簽備忘錄
國外文物返鄉展覽跨大步,屏東獅子鄉與瑞典簽備忘錄。(記者蔡宗憲攝)
〔記者蔡宗憲/屏東報導〕瑞典國家世界文化博物館收藏近50件台灣南排灣族古文物,歷經1年調查後,獅子鄉文物陳列館與國立台灣博物館(簡稱台博館)及瑞典國家世界文化博物館簽署合作備忘錄,獅子鄉公所盼流落異域逾百年古文物能返鄉展覽。
2021年底瑞典國家世界文化博物館研究員來到台灣,探詢關於該館所藏之台灣原住民族物件的所屬族群與地區,在經過台大、中研院及台博館的引薦與協調,最終由台博館聯繫上獅子鄉文物陳列館後,展開獅子鄉與瑞典國家世界文化博物館所藏文物的連結。
去年台博館與獅子鄉,以「大館帶小館」的合作模式,針對瑞典國家世界文化博物館所藏,可能屬南部排灣族地區的50件文物,以藏品圖錄進行初步的研究調查,共計召開14場部落會議、23位耆老訪談及3場專家諮詢會議,完成初步的調查結果,發現瑞典館藏服飾顏色調有米色和紅黑,與近代稍不同,因年代久遠,難以考證原生族群,不排除是聯姻或以物異物。
獅子鄉長朱宏恩說,已向文化部提出計畫,希望能夠延續這兩年多方人士努力促進館舍與台博館及瑞典國家世界文化博物館的關係,除了持續地針對文物進行調查之外,更展望以國際交流展的方式,重新將流於國外的文物與族人連結,最終返回到家鄉進行展覽,讓更多的人一睹百年前屬於祖先的文物。
朱宏恩指出,此次的跨國合作備忘錄簽署,不僅是奠定了往後的合作基礎,同時也為台灣的原民館發展留下新的里程碑,凸顯出地方公部門多年來為族群文化事務的努力,已能夠走向國際,為原民館帶出不同的展覽與合作樣貌。
國外文物返鄉展覽跨大步,屏東獅子鄉與瑞典簽備忘錄。(記者蔡宗憲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