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其邁視察觀音湖 景觀、防汛一兼二顧

觀音湖新設環湖步道。(記者洪臣宏攝)
〔記者洪臣宏/高雄報導〕汛期將屆,市長陳其邁今天前往仁武區觀音湖視察防汛整備及景觀規劃,他表示,改造觀音湖為兼具滯洪調節功能設施,工程預計於今年6月完工,滯洪量可達56萬噸,可降低下游獅龍溪12%洪水量,解決仁武區過去易淹水問題,降低淹水風險。
觀音湖又名「總督埤」,為攔截後勁溪支流獅龍溪溪水而成的半人工湖,高市府正進行滯洪調節功能工程,同時打造觀光景觀,可望成為仁武區新亮點。
陳其邁在相關局處首長陪同視察防汛整備狀況,他說,上任之後就已經來到此處看了好幾次,觀音湖整體改善計畫9千萬,滯洪設施改善4千萬,由市政府自籌經費加上中央補助,共1億3千餘萬元,一次做完整的打造,包括景觀工程。
至於民眾關切的水情,陳其邁說,根據最新的颱風的動態,瑪娃颱風過境台灣的機率已經增加,因此趕在汛期來之前來視察工程,希望說能夠保障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南部山區連日降雨,陳其邁指出,高屏溪的昨天逕流量已達52CMS(噸/秒),在屏北的瑪家、三地門、霧台都有雨量的增加,六月將進入汛期,前兩天已經跟中央討論燈號調整議題,假如這幾天老天再下一點雨的話,就可以調整高雄地區燈號。他說,高屏溪的逕流量增加,抗旱水井都已經停止抽取,逐步放寬減量供水,同時增加自來水用水的供給。
水利局表示,改造觀音湖為滯洪池,平時可提供農業灌溉外,汛期間可加入滯洪工作,改善仁武區淹水問題。觀光局已規畫觀音湖內埤生態廊道營造工程,結合生態環境規劃約1公里的步道,已於4月開工,打造自然棲地環境,復育生物及生態綠廊。

觀音湖將改造成兼具滯洪調節的設施。(記者洪臣宏攝)

市長陳其邁視察防汛整備工程。(圖:高市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