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狒狒如何自保?北市動物園:距離10公尺以上 避免直視
台北市立動物園非洲動物區長鄭惟仁提醒民眾,遇到脫逃狒狒要保持10公尺以上距離、避免視線直視,盡快通報相關單位,讓專業人士圍捕。(記者魏瑾筠攝)
〔記者魏瑾筠/台北報導〕桃園市平鎮區出現一隻狒狒逛大街,引發軒然大波。台北市立動物園非洲動物區長鄭惟仁提醒,若遇到這隻狒狒要保持10公尺以上距離、避免視線直視,盡快通報相關單位,讓專業人士圍捕。
據林務局資料顯示,全台僅有台北市立動物園、六福村動物園、壽山動物園飼養狒狒,目前脫逃的狒狒,經專業人員初步鑑定為「豚尾狒狒」。鄭惟仁說,台北市立動物園飼養的狒狒是東非狒狒,共10隻,經確認,園內的個體都還在,今天有6隻出來放展,個數都正確。
鄭惟仁指出,脫逃的「豚尾狒狒」體型、習性與東非狒狒類似,公的比較大隻,約30公斤,母的體重差距一半。狒狒大多在地面活動,如遇危險或食物誘因,也有可能在樹上躲藏,因此,圍捕時連樹上都要找。
鄭惟仁說,雖然狒狒不太會主動攻擊人類,但狒狒的犬齒滿銳利、滿長,太靠近仍會有風險,提醒民眾與狒狒保持10公尺以上距離,要是遇上攻擊還有機會逃開;若是距離太近,可用包包阻擋攻擊,倘若覺得距離近到有生命危險,可將身上東西朝狒狒拋過去,藉此分散牠的注意力。
鄭惟仁也提醒,圍捕過程需要使用麻醉槍或麻醉藥,切記不要圍觀,避免與牠視線直視,因為對野生動物而言,視線直視是帶有攻擊意圖,不要直視是保守作法。
對於台北市立動物園的防脫逃機制,鄭惟仁指出,獸舍及展場都有一定高度跟電護線設施,保育員每天也都會進行環境檢查,倘若動物不小心脫逃,頭幾天會先在獸舍密集搜尋、誘捕,隨時間推進,誘捕成功率會慢慢下降。動物也可能迷失方向,屆時就要以人力或自動照相機,找到動物活動範圍及移動方向,加強人力搜捕。
至於狒狒原本是人類飼養,是否隨著脫逃時間拉長沒有食物,增加攻擊性?鄭惟仁說,狒狒是雜食性動物,主食偏向植物,且目前活動範圍也是人會活動的地方,狒狒可能會去垃圾桶翻找食物,不會有沒食物吃的問題。
鄭惟仁說,園方會盡可能替動物安裝晶片,但植入晶片會痛,通常都會配合健康檢查時打麻醉植入,但這個晶片僅作為個體辨識功用,不會主動發送訊號。
脫逃狒狒。(擷取自「路上觀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