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亞太所遭爆新聘教師違反聘任規則?亞太所:無黑箱作業

中山大學亞太所遭爆料,新聘助理教授違反自訂聘任規則。(記者方志賢攝)
〔記者方志賢/高雄報導〕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遭投訴,新聘任的助理教授沒有兩年以上博士後經歷,也沒有任何一篇「已發表」的期刊論文或學術期刊「證明將定期發表」,明顯不符校方聘任規則,並批亞太所黑箱作業,「聘任規則」淪為各系所主管任用親信,建立勢力的手段,對具資格未獲聘的流浪博士不公平也不公正。
有民眾向本報投訴,中山大學為維持「頂大」水準,自訂「國立中山大學教師及研究人員聘任規則」,規定各系所要招聘的助理教授,除應符合教育人員任用條例及具備外語教學授課能力外,還應具備二年以上博士後相關學術研究、教學工作經驗;已發表或出具證明,將定期發表在科學引用索引期刊論文二篇以上者等相關資格。
投訴者表示,中山亞太所新聘任的一名教師,不只沒有兩年以上的博士後經歷,更沒有任何一篇「已發表」或經專業學術期刊編輯委員會「證明將定期發表」的期刊論文,明顯不符校訂聘任資格,卻在亞太所的支持下,成為專任教師。
投訴者說,亞太所聘任資格不符者的作法,雖可以「聘任規則」中的「個案審查」辦法加以正當化,但如此一來,「聘任規則」卻淪為各系所主管藉以任用親信,並建立勢力的黑箱手段。
投訴者說,國內頂大若要證明其教師聘任程序符合「公平、公正」原則,就要「公開」其各級教評會的「個案審查」程序,以向公眾說明藉以認定「被提聘人極具研究潛力」的標準為何?
對此中山大學亞太所表示,該所為跨領域整合研究系所,教師研究領域力求多元、跨域整合,在聘任程序上也符合學校規定,且經系所、院、校三級三審作業,無投訴人所稱黑箱作業。再者,該所聘僱以教師研究潛力為優先考量,新進教師到職後,無論在期刊發表或計劃申請上成果甚豐,秉持任人唯才之初衷,未來更將勵精圖治,讓系所發展朝向多元化、跨領域的目標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