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科大培育優質青農自辦香蕉競賽 青香蕉薯條吸睛
如記食品與香蕉研究所合作研發青香蕉脆薯。(圖由屏科大提供)
〔記者陳彥廷/屏東報導〕作育農業及管理人才無數的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為替台灣「金蕉」加值,透過自辦品質評鑑來加以推廣,解決過剩問題,校長張金龍說,盼透過競賽,將學生所習得的現代化管理顧問服務導入農業推廣行銷當中,為傳統農業加值。
屏科大管理學院與推廣教育處,今年透過委託農時力農業管理顧問公司承辦「2022台灣香蕉品質評鑑暨產業加值推廣」,邀請全台32位蕉農參加評鑑,並於後續進行各式行銷推廣活動,將屏科大的學術專業結合香蕉研究所的技術,再由香蕉產業聯盟擴大產業的推廣。
農糧署指出,台灣香蕉近幾年以國內市場為主,每年有近36萬公噸的產量,在位於屏東的香蕉研究所的努力之下,不只育成多種品種,同時也與許多食品業者合作,開發出各種不同的農產品,像是青香蕉薯條、香蕉牛奶等,未來也期待將這些香蕉的創值產品在市面上通路販售。
香蕉研究所長邱祝櫻指出,香蕉為全球第四大作物,可全株全果利用,而從綠蕉到黃蕉皆有不同的營養特性及風味,可開發出各種不同的商品,其次香蕉假莖富含纖維,是可作為循環再利用的原料,評鑑活動讓人看到更多的可能,也盼能就此發展,讓香蕉產業更加活絡。
張金龍指出,屏科大管理學院與推廣教育處長年陪伴在地,但近年時常傳出香蕉盛產的過剩問題,因此亟須在產銷推廣上,透過現代化的管理或是行銷來導入,也盼和香蕉研究所的不斷合作開發更多跨界產品,打開香蕉食品無限潛能!
屏科大強調,透過品質競賽活動結合行銷推廣活動的新嘗試,屏科大不止是在農業技術上可以與產業做結合,也可以在農企業的經營管理技術上,與農業的產業管理技術相互合作成長。
屏科大指出,評鑑標準以果品外觀:果指長度、彎度、飽滿度、外傷、病蟲害斑、藥斑等;果品合格率、重量、甜度、香氣、果肉質地、轉色、儲存度等項目品評選出前3名及優勝7名的蕉農。第1名為簡守、佳獎金10000元,第2名為劉光榮、獎金5000元、第3名曾丁謀、獎金3000元,另贈台灣香蕉研究所生產之健康蕉苗每名420株,盼農民能將屏東「好蕉」持續傳承。
32位蕉農參與評鑑現場取樣品評。(圖由屏科大提供)
冠軍簡守佳。(圖由屏科大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