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中山大學黑潮研究驚見大量銫 美俄核彈試爆殘留比福島高千倍

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講座教授陳鎮東最新研究發現,黑潮深水輸送著60年前,美俄核彈試爆遺留的大量放射性銫137,這項史無前例的發現獲世界頂尖期刊「海洋污染公報」刊登。(圖中山大學提供)

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講座教授陳鎮東最新研究發現,黑潮深水輸送著60年前,美俄核彈試爆遺留的大量放射性銫137,這項史無前例的發現獲世界頂尖期刊「海洋污染公報」刊登。(圖中山大學提供)

2022/10/03 10:32

〔記者方志賢/高雄報導〕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講座教授陳鎮東近日獲選美國地球物理聯盟會會士,為台灣海洋科學領域第一人。他的最新研究發現,黑潮深水輸送著60年前,美俄核彈試爆遺留的大量放射性銫137,且含量遠超福島核爆2016至2018年每年釋出海洋的1000倍,可能輸送至台灣東北角湧升海域被蝦蟹藻類吸收,若人類捕食恐受影響,這項重大發現獲世界頂尖期刊「海洋污染公報」刊登。

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島核能電廠事故,釋放了大量放射性元素銫。陳鎮東與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台灣大學、台灣海洋大學及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輻射偵測中心組成研究團隊,自2018年開始採樣調查台灣周遭海域的銫134、銫137及其輸送情況。

「這是一項前所未知的新發現」,陳鎮東指出黑潮200到400公尺深處,有最強的銫137輸送量,且是2016至2018年福島地區每年釋出到海洋的1000倍。

他表示,福島及核爆會產生放射性銫134與銫137,目前半衰期較短的銫134已經偵測不到,而半衰期較長、約30.2年的銫137,含量均低於原子能委員會之紀錄基準值,並不對人體造成危害。

不過團隊推測,台灣東北角屬海洋重要湧升地區,海洋深水會在此處湧升到東海表面,銫137可能會從海洋深處湧升至表層水深約20公尺處,藻類、海洋生物吸收後,進而被人類從事海洋漁業如養殖、捕撈時利用,恐影響人類。

團隊更研究其來源,發現黑潮輸送的大量銫137,多數來自於60年前、1958年至1962年間,早已被眾人遺忘的美俄密集核彈試爆這段歷史。

陳鎮東說明,福島事件後,釋放的銫134及銫137多年來透過大氣循環從大氣和陸地輸入太平洋,絕大部分順洋流往東流向美國,部分經由西北太平洋的海水循環進入黑潮抵達台灣,更經台灣東岸向北流回日本;這個過程至今仍持續進行。

他強調,雖然福島釋放的物質的確會流到台灣附近,但台灣觀測到的銫,不見得都是福島釋放的,很大部分是過去核彈試爆殘留物質。

此外,針對日本擬於明年春天排放福島含氚廢水,陳鎮東也藉研究指出,核彈試爆過程,原子彈會釋放銫137,而氫彈會釋放氚,台灣附近量測到的氚也可能是過去核彈試爆所留下。

1962年成立的美國地球物理聯盟會至2022年共有13萬名會員,今年選出54位會士。台灣歷來僅有5人入選,在海洋科學領域,陳鎮東是台灣唯一。

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講座教授陳鎮東最新研究發現,黑潮深水輸送著60年前,美俄核彈試爆遺留的大量放射性銫137,這項史無前例的發現獲世界頂尖期刊「海洋污染公報」刊登。(圖中山大學提供)

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講座教授陳鎮東最新研究發現,黑潮深水輸送著60年前,美俄核彈試爆遺留的大量放射性銫137,這項史無前例的發現獲世界頂尖期刊「海洋污染公報」刊登。(圖中山大學提供)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