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團推新婚育宣言 最同意一起育兒顧家、9成2請長輩放手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召集人劉毓秀表示,傳統刻板印象遲遲不能破除、育兒跟家務分工極度不均,導致許多女性糾結痛苦,連帶影響年輕人婚育,推出「新婚育宣言」並推廣,盼降低年輕人婚育壓力。(記者吳柏軒攝)
〔記者吳柏軒/台北報導〕有感台灣超低生育率的國安危機,托育政策催生聯盟多年強調生育,今年首度投入婚姻議題,提出「新婚育宣言」並執行調查,發現895份問卷中,96.3%同意一起帶小孩與做家事,92.6%要長輩放手勿干預婚姻,逾7成不要聘金跟嫁妝,盼改善社會對婚育的傳統與道德枷鎖,解放年輕人、提升下一代生育可能。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召集人劉毓秀表示,傳統刻板印象遲遲不能破除、育兒跟家務分工極度不均,導致許多女性糾結痛苦,連帶影響年輕人婚育,決定趁七夕情人節與88父親節前夕,推出「新婚育宣言」及調查,並提醒長輩對年輕人的婚育「該放手了」。
托盟7月5日發起網路問卷,至8月2日回收895份,女性占85.1%,年齡已25到29歲最高占17.7%,已婚者占半數;宣言7項包含:不給聘金嫁妝、成家不先買房、長輩放手婚禮、要平權婚禮、同居也很好、成家後兩人都工作、一起育兒做家事。
其中,結婚免給聘金嫁妝的同意度逾7成;希望長輩放手高達92.6%;成家後兩邊一起帶小孩、一起做家事更是高達96.3%最高,同居很好有69.2%;托盟發言人黃喬玲認為,社會對成家育兒、幸福人生有樣板,但透過問卷已發現,民眾價值改變,單一死板框架已不合時宜。
台灣家長教育聯盟常務監事謝國清表示,婚禮習俗、聘金等造成不想結婚壓力,自己也感同身受,40年前為湊聘金但最後意義不大;台灣勞工陣線研究員張烽益說,成家要買房壓力鋪天蓋地,導致結婚就要被迫投入房地產的金權遊戲,約定俗成牢固需打破。
婦女新知基金會秘書長覃玉蓉說,自己當年跟男友交往多年,只想同居不想結婚,也是為了避開長輩給生育壓力,但不排斥生育小孩這件事,若當年早點同居,可能自己母親早就當阿嬤也不一定。
劉毓秀說,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42國平均未婚生育有41%,但並非國外性關係混亂,而是有良好制度支撐非婚生子女照顧,如瑞典1980年代就推同居法,並透過認養保障孩子跟生父關係,台灣等東亞國家平均非婚生子女2%不到,若再不改,注定持續低生育率,托盟投入婚育議題,期盼大環境改變社會觀念,幫助年輕人降低婚育壓力。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今年首度投入婚姻議題,提出「新婚育宣言」,如結婚免聘金嫁妝、成家不必先買房、不結婚同居也很好等新觀念,盼改變社會對婚育的刻板與枷鎖,進而提高下一代生育可能性。(記者吳柏軒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