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男嬰尿道感染收治住院 快篩陽轉陰又變陽引爭議
首次上稿:13:59
更新時間:16:20
〔記者許麗娟/高雄報導〕高雄一名5個月大男嬰因尿道感染發燒到高雄榮民總醫院就醫,16日住院前快篩陽性,收治在專責病房隔離治療,但18日快篩陰性,家屬懷疑是偽陽性要求做PCR遭拒,因與其他確診者同房住3天後被感染,質疑院方以快篩陽即確診認定太官僚;對此,高榮回應,依規定住院並不一定要做PCR,且依中央規定,快篩陽性經醫師判定即為確診,但就與家屬在解隔流程上未盡說明部分將做檢討。
家屬指控,男嬰因尿道感染發燒至39.6℃就醫並被安排住院治療,16、17日快篩陽性,但18至20日連3天快篩陰性,期間曾要求醫院再做PCR確認是否偽陽性,但被以快篩陽性即確診拒絕,20日因病房住進一對確診母子,對方未戴口罩又狂咳嗽,且房內未有隔簾,同住3天後,5月大男嬰與媽媽雙雙確診,院方檢驗為新感染源,目前仍在住院治療,並憂心男嬰染疫後是否留下後遺症。
高榮表示,本案的診斷是依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之建議快篩陽性加上2次急診就診及呼吸道症狀,故建議住院治療,住院過程患者主要症狀皆有適當處理及改善。
但病患快篩陰陽反覆部分,有時會受病毒量高低影響,且快篩陽性經醫師判定即為確診,所以沒有偽陽性的問題,對於COVID-19的解隔流程,同仁未能詳盡解釋及說明,造成家屬誤解深感抱歉,將檢討並重新確認處理流程,同時對醫師加強管理教育,有關病患權益將予以維護保障,將秉持視病猶親態度,做好醫療專業服務。
高雄市衛生局直至晚間才針對個案進行說明,指男嬰於6月15日因症急診就醫,經居家快篩陽性而通報確診,無相關警示症狀建議居家照護,但16日因持續發燒,再次急診就醫經診斷為COVID-19 感染合併泌尿道感染而收治住院並進行抗生素療程,並於22日隔離期滿採檢PCR陰性而轉至普通病房繼續療程,但24日男嬰出現發燒症狀再採檢,檢驗結果為PCR陽性,目前仍持續住院治療中。至於確診相關檢驗結果與醫療過程,疫情指揮中心會進一步釐清。
相關新聞請見︰
「武漢肺炎專區」請點此,更多相關訊息,帶您第一手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