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子嗣榮民墓園近荒廢 屏東內埔慈善團體助遷往嘉義與昔日袍澤長眠
〔記者陳彥廷/屏東報導〕位於屏東縣內埔鄉東片村的內埔鄉第十公墓,所葬多為隨國民政府自中國遷台的榮民,但其中高達461位沒有後代子嗣,身後的墓園長久下來無人照顧破敗不堪,退輔會和鄉公所為讓榮民榮歸故土,媒合善團屏東縣阿猴城慈善會募得約400萬元,今天舉行起掘儀式,將送往嘉義縣軍人公墓與袍澤長眠。
內埔鄉公所為配合遷葬政策,預計將第十公墓改造成為綠地公園,而下葬的先人有許多榮民,但這些資深榮民大多獨身一人直到老死,死後雖有人幫忙打理身後事,但下葬後隨袍澤與朋友凋零,墓園逐漸不再有人來照顧,顯得破敗不堪,甚至有的墓園已老舊直接出現碎裂的情形,數公頃的墓園宛如亂葬崗。
這類公墓逐漸成為鄉內景觀亂源,為解決亂象,內埔鄉長鍾慶鎮、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屏東榮民服務處、縣議員李世淦等向鄉親發起募捐,並媒合屏東縣阿猴城慈善會進入提供資源,阿猴城慈善會也爽快答應擔重任,資金到位後,今天於第十公墓舉辦單身亡故榮民「起掘遷厝超薦法會」。
鄉長鍾慶鎮說,早在1940到50年代間的重大國家建設都看得到這些榮民的身影,不論是在峭壁懸崖間開挖闢路造橋,用自己的身體與大自然拚搏讓台灣擁有如今便利的交通,但因當時待遇普遍不佳,在社會上多屬中低收入戶,因而單身無子嗣,如今身後墓園淹沒於荒煙蔓草中,無人聞問,令人相當不忍,因此希望將這批461位的單身亡故榮民骨骸,遷往嘉義軍人公墓納骨堂安置。
立委鍾佳濱今天也派員到場參加,他說,單身亡故榮民生前在台灣無親人,死後又長年無家屬掃墓祭拜,堪稱時代悲劇,更有榮民死後遺產被在中國親戚或台灣義子女繼承,但墳墓祭拜則無人處理,若能將年代久遠的墳墓遷往公家納骨堂安置,不只可安排法會祭拜,原有墓地也可活絡增加公共空間。
他指出,清明掃墓祭祖有眾多單身榮民過世多年一直無人祭拜,他會要求行政院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重視此問題,全面清查了解並妥善安置,讓曾經為國效勞的單身亡故榮民適得其所,讓後人可憑弔慎終追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