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中蔣公銅像跳脫威權 搖身變環教載體
台北建國中學大門口蔣公銅像披上回收塑膠袋製成的披風,跳脫威權印象,成為創意環境教育載體。(圖由RE-THINK重新思考提供)
〔記者羅綺/台北報導〕校園常見的蔣公銅像,竟跳脫威權印象,成為創意環境教育載體!近日台北建國中學學生,將大門口蔣公銅像披上回收塑膠袋製成的披風,手持QRcode看板,吸引路過民眾駐足拍照,並進而宣導環境保護意識。
如此跳脫傳統、結合數位軟硬體又具話題性的宣導方式,是台灣重新思考環境教育協會(RE-THINK重新思考)與建國中學、中山女中合作,以低碳環境改造的概念,開設的彈性學習微課程「海島子民必修的一堂垃圾課」所產出的設計成果,藉此提昇民眾與學生的環保意識。
RE-THINK重新思考表示,課程首先透過紅點設計獎「海廢圖鑑」與桌遊體驗,引發學生從有趣角度切入關注海洋廢棄物議題脈絡並充實先備知識,再以淨灘實際行動,帶領學生體會「垃圾不分國界」及海廢帶給環境的影響。
RE-THINK重新思考指出,6週的課程亮點莫過於師生實際透過訪談,瞭解一般同學對垃圾回收的認知與行為,並進一步分析原因、產生解方。學生依循設計思考步驟進行實作,自己設計垃圾桶與回收標示系統,改善班級垃圾與回收的動線及空間,讓建中教室內「不再垃圾丟滿地」,並於實施後測試改善20%的回收正確率。
課程中,學生也就「怎麼讓環保意識更廣泛在校內宣傳」進行設計思考,發想後竟把腦筋動到校門口最醒目的蔣公銅像上。
由兩校同學蒐集回收塑膠袋共同為蔣公製作印有回收標章的帥氣披風,並結合QRCode看板,以O2O(線上與線下結合)導入同學製作的回收教育網站。
蔣公銅像的改造,引起師生廣大迴響,紛紛藉由社群媒體分享轉傳,更在建中迷因的分享獲得7千多人按讚。
建國中學公民與社會科教師鄧書華表示,高中階段重要的事情是喚起意識,有實地產出就是影響力的開始。RE-THINK重新思考創辦人黃之揚也表示,期能透過深度課程設計,同時結合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等108課綱核心素養,將環保教育以持續推動多元且活潑的環保教育。
建國中學的學生,將大門口蔣公銅像披上回收塑膠袋製成的披風,手持QRcode看板,吸引路過民眾駐足拍照,並進而宣導環境保護意識。(圖由RE-THINK重新思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