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城催生高雄首例公益跨區區段徵收 林欽榮:讓原住戶住得更好
〔記者王榮祥/高雄報導〕高雄市政府針對城中城被鑑定危險建築後,提出全市首例公益性跨區區段徵收方案,副市長林欽榮強調,這方案是為尋求社會共識與更多溝通,希望幫助原有住戶能住得更好,對未來更有期盼。
城中城一場暗夜惡火,住戶被迫暫離家園,高市府在最短時間內,提出以「公益性跨區區段徵收」,透過都市計畫變更手段,讓原址變為新生公園,並將舊七賢國中東側基地,劃設為「區徵抵價地規劃街廓+社會住宅用地」。
由此可新增600戶社宅供給量、廣達1500坪的社福設施,以及促進商業活絡、扶植青創的1000坪共享co-working新創空間,也是舊城區再生的翻轉新契機。
林欽榮表示,城中城大樓建築物在火害後,經高雄市土木技師、結構技師及建築師等三大公會聯合鑑定結果顯示,其結構物的耐震能力之PSERCB評估結果,耐震初評危險度分數R=82.49分,超過危險評估60分之標準,研判建築結構安全嚴重不足,耐震能力不符現行耐震規範,另維生管線均已毀損不堪使用,基於公共安全,建議予以拆除。為保障市民安全,工務局將依鑑定結果,按建築法第81條及82條規定,公告強制拆除。
然而住戶及所有權人的權益保障也不容有失,城中城土地及建物所有權人共388人,其中有地有房者106位佔27%,有地無房者11人佔3%,有房無地者達271人佔70%,市府研議採取區段徵收針對建物採重建造價給予救濟,使得有房無地的所有權人獲取較為優厚的保障;土地所有權人則可選擇領取現金或領回位於七賢國中舊址的抵價地,加以新址與原社區相距不過400公尺之遙,原有的鄰里關係也能維持,兼顧社區情感與記憶。
林欽榮說,災後第一時間,都發局即透過「社會住宅包租代管」計畫,提供200餘戶物件,協助城中城住戶入住,目前已有35戶接洽租屋,9戶簽約入住。
未來大家該何去何從,是不少住戶內心深藏的憂慮,市府已經獲得內政部的全力支持,將與國家住都中心合作,在七賢國中舊址興建600戶社會住宅,優先供城中城無房屋所有權的住戶租住,並將於社宅設置日照中心等社福設施供鄰里使用;同時啟動都市計畫變更,將原址拆除後新闢為公園,為發展密集的鹽埕地區增添綠意休憩空間。
他說明,市府跨機關整合、調度資源,以專案處理城中城的危樓公共安全及弱勢居民安置,未來新闢公園周邊第一圈範圍內建築物,將由市府專案全額支出建物立面整建維護,希望在兼顧鹽埕區景觀環境再生的同時,也能起到帶頭示範的作用,讓老鹽埕有一番新氣象。
城中城專案將透過「危樓拆除+興闢公園」、「都計變更+府北里環境再生」、「區段徵收」、「七賢社宅興建工程」四箭齊發!未來的600戶新建社宅,將正對著幸福川,而與彼岸的鄰里公園相互輝映,原有住戶能住得更好,未來更有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