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發起甲烷減排承諾 環保署:我國甲烷已減量50%
2021/11/04 09:40
〔記者羅綺/台北報導〕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6)正在英國格拉斯哥舉行,美國與歐盟發起「全球甲烷減排承諾」倡議,於2030年甲烷排放量較2020年減少30%。環保署表示,甲烷佔台灣溫室氣體排放來源1.67%,2019年甲烷排放已較2005年減少50%。
研究顯示,人為甲烷排放約60%主要來自農業、廢棄物,40%來自使用及開採化石燃料,非洲和中東、中國、南亞與大洋洲是甲烷排放量增加最多的地區,但全球各地排放甲烷主要成因並非相同,例如:非洲、南亞、大洋洲排放增加的主因是農業;而中國則是從化石燃料貢獻最多。
由於全球甲烷排放持續增加,因此歐美發起「全球甲烷減排承諾」倡議,從廢棄物、農業及減少天然氣於開採、加工、儲存生產、製程及配送等造成的甲烷逸散排放。
環保署表示,依據國家溫室氣體清冊報告統計資料,我國2019年總溫室氣體排放量為287.06百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MtCO2e),以二氧化碳(CO2)占比達9成以上為最大宗,而甲烷排放量為4.786 百萬公噸,僅占溫室氣體總量的1.67%。
環保署指出,我國主要排放源來自廢棄物及農業,其中垃圾掩埋及污廢水排放處理為2.102百萬公噸,占43.9%、畜牧腸胃發酵及糞尿為1.942百萬公噸,占40.6%;另我國並無開採石油或天然氣造成甲烷逸散排放問題。
環保署說,我國長期推動垃圾減量,減少掩埋,並且對於既有垃圾掩埋場進行沼氣收集,此外推動家庭及事業廢汙水納管妥善處理、鼓勵畜牧業沼氣回收發電等政策, 使台灣2019年甲烷排放4.786 百萬公噸,相較2005年9.508百萬公噸,已大幅減少將近50%。